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经济空间结构的河流污染跨地区协同治理研究

基于经济空间结构的河流污染跨地区协同治理研究

  • 字数: 252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徐志伟
  • 商品条码: 97875096589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徐志伟著的《基于经济空间结构的河流污染跨地 区协同治理研究》将经济空间结构抽象为“点-轴”形 态,研究差异化经济空间结构下上下游地区在河流污 染治理过程中协同治理行为的产生条件、协同效应发 挥的影响因素、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首先 ,在理论层面,从经济学视角对污染协同治理问题进 行了重新审视,对中国主要河流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物 排放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运用演化博 弈模型对不同空间结构下河流污染治理行为的稳态均 衡结果进行了考察;其次,在实证层面,基于实证数 据分别对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污染现状和流域25个主 要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 实证模型考察了经济空间结构与海河流域污染减排协 同性之间的关系,最终测度环境规制的减排效果是否 会因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最后,在政策 层面,基于经济空间结构视角提出实现流域河流污染 协同治理的政策措施。本书的理论贡献在于,基于跨 区域协同视角展开,通过利益彼此协调、资源互换整 合、信任相互传递的机制设计,探索了河流污染治理 的新路径。
作者简介
徐志伟(1979--),男,天津市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天津财经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和天津财经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曾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会项目名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污染治理的行为博弈:非合作博弈还是合作博弈 二、污染治理的模式选择:契约协同还是行政协同 三、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效果显著还是效果缺失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河流污染 二、协同治理 三、经济空间结构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河流污染协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排污权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一、河流排污权的产品属性 二、河流排污权的产品属性与排污强度 三、河流排污权的产品属性与排他成本 第二节 技术利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一、研究的基本假定 二、不考虑排他成本条件下的分析 三、考虑排他成本条件下的分析 四、结果的比较及其结论 第三节 外部性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一、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过程中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强度与经济补偿规模 第四节 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一、两种福利状态 二、资源配置手段与福利状态 三、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的福利状态比较 第三章 基本态势与空间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河流污染的基本态势 一、中国七大水系 二、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状况 三、中国河流跨界污染典型事件 四、中国河流污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废水排放的基本态势 一、指标的选取 二、废水排放的总体变化趋势 三、废水排放的省际变化 四、废水排放的分区比较 五、中国废水排放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废水排放的空间关系 一、空间相关性 二、空间相关性的测度 三、废水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四、废水排放的空间相关性特征 第四章 经济空间结构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推演 第一节 经济空间结构的设定 第二节 经济发达程度、互补性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 一、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行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