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孟颖颖
  • 商品条码: 97870101903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孟颖颖著的《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从 理论、实证、政策三个视角探讨了中国农民工城市融 合问题。理论篇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民工面临的来自经 济、政治、文化、教育及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的社会 排斥,并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将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 主要因素归为人力资本、外生制度、文化与社会认同 三类,动态地考察在城市融合的不同阶段三类因素之 间的替代与互补作用。实证篇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 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相关因 素,具体考察了工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城市生 活满意度等因素与城市融合程度之间的关系,从实证 的角度验证了理论部分的研究结论。政策篇基于理论 与实证分析结果,从改善制度环境、提高人力资本存 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笔者对解决中国 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的认识与看法。
目录
绪论 理论篇 第一章 思考与辨析: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述评 第一节 “融合”抑或“融人”?——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概念厘定 第二节 什么是融合?——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测度的研究范式 第三节 什么影响融合?——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二章 描述与讨论:农民工城市融合的障碍构成 第一节 社会排斥及类型 第二节 社会排斥:农民工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融合障碍的成因分析——基于社会排斥理论的视域 第三章 理论阐释: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基于融合过程的动态考察 第一节 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第二节 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因素基本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因素基本模型的进一步推导 第四节 基本结论:农民工城市融合中的“替代效应”与“制度效应” 实证篇 第四章 经验验证: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变量分析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计量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城市认同及自我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测度 第五章 共性与差异:农民工城市融合的代际比较 第一节 新老两代农民工代际差异的文献述评 第二节 样本描述:新老两代农民工代际特征差异比较 第三节 “人力资本”引致力:农民工代际差异的动因分析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融合代际差异的回归分析 政策篇 第六章 融合前提:制度约束因素的化解与消除 第一节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消解城市融合障碍的元制度 第二节 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消解城市融合障碍的衍生制度 第七章 融合根本:农民工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 第一节 根本基石:人力资本素质与农民工城市融合 第二节 实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的两种途径 第三节 对现阶段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素质的几点思考 第八章 融合基础: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以社会保障权利诉求的实现为契入点 第一节 公共服务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取向 第三节 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路径选择 第四节 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路径选择——社会保障权益均等化 第九章 深层次融合:文化与社会认同体系的重构 第一节 文化与社会认同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农民工文化与社会认同体系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阐释 第三节 深层次融合:农民工文化与社会认同体系的重构 第十章 国际经验启示:从伦敦骚乱看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之殇 第一节 是什么导致了伦敦骚乱? 第二节 社会流动、地位市场及其他 第三节 伦敦之殇——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第四节 加快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中国梦” 结语:愿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