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发展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丛书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发展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丛书

  • 字数: 291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刘禹宏//蔡志强//王威|主编:刘书瀚
  • 商品条码: 97875096079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10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蔡志强:1968年11月生,博士,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研究04BJY044”、国家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6JA790083”及农业部、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和天津市社科基金等项目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研究——农业企业制度创新与农民组织化》获天津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禹宏 1963年8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7年获 “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等国家级课题5项,主持国家 、天津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规划课题18项(重点课题3项),作为主研人参加的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曾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地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重要科研贡献奖5项,校科研贡献奖3项。已出版专著8部,主编教材6部,发表论文65篇。 刘书瀚,天津商业大学校长,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近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论著译著共2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目录
第一章 产业集聚的理论问题 1.1 产业集聚概念 1.2 集聚诱因 1.3 集聚机制 1.4 产业集聚的经济学分析 1.4.1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1.4.2 外在性 1.4.3 机会主义与交易成本 1.4.4 产业集聚与产业组织形式 1.5 集聚效应的衡量 1.6 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6.1 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6.2 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技术创新理论问题研究 2.1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 2.1.1 经济学中技术因素的认识 2.1.2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中的产业集聚问题 2.2 技术创新效果分类与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2.2.1 技术创新效果的分类 2.2.2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分析 2.3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2.3.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内容及分类 2.3.2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新认识 2.4 企业联盟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 2.4.1 技术创新联盟的特点、分类 2.4.2 企业组建技术联盟的动机和目的分析 2.5 国家创新系统与产业集聚问题 2.5.1 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及其构成分析 2.5.2 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及创新内在机理 第三章 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环境问题分析 3.1 创新环境论与产业集聚分析 3.1.1 创新环境论的概念框架 3.1.2 创新环境论中各因素与产业集聚形成的逻辑关系 3.2 集群学习与区域产业集聚创新 3.2.1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学习与知识生产、传播 3.2.2 集群学习与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创新系统构成要素 3.2.3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学习机制分析 3.2.4 创新网络、集群学习能力的评价 第四章 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技术溢出 4.1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的溢出与经济增长 4.1.1 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及其溢出的关联性 4.1.2 产业集聚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2 技术和知识溢出评价和测度方法 4.2.1 国家间的技术溢出测度评价方法 4.2.2 产业间(部门间)技术溢出的度量 4.2.3 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技术溢出测度方法 4.2.4 我国学者对产业间和产业内技术溢出测度的研究 4.2.5 技术创新溢出的测度方法中的问题 第五章 不同区域间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及其溢出效应评价 5.1 国家问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5.1.1 国家间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及溢出机理 5.1.2 国家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分析 5.2 区域内和区域问技术溢出效应 5.2.1 区域间知识和技术创新溢出的作用机理 5.2.2 区域间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测度及比较 5.3 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5.3.1 产业内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作用机理 5.3.2 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及测度 5.4 跨国公司及FDI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5.4.1 FDI的技术溢出及经济分析 5.4.2 国外FDI技术创新溢出的实证分析 5.4.3 中国的FDI技术溢出分析 5.4.4 不同FDI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解释 5.5 技术创新溢出与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5.5.1 技术创新溢出与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5.5.2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溢出 第六章 区域产业集聚核心能力分析 6.1 资源整合与区域产业集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成长 6.2 创新网络与区域产业集聚核心能力 6.3 知识转移与区域产业集聚核心能力 第七章 中外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的比较研究 7.1 中、意两国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 7.1.1 中国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 7.1.2 意大利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 7.1.3 比较区域的选择 7.2 创新环境比较 7.2.1 创新环境的含义 7.2.2 中介服务机构 7.3 政府政策比较 7.3.1 政府态度比较 7.3.2 政府政策比较 7.3.3 根植性创新氛围 7.4 创新源、动力及方式比较 7.4.1 创新源构成 7.4.2 创新动力比较 7.4.3 创新方式比较 7.5 扩散机制比较 7.5.1 扩散主体 7.5.2 扩散动力 7.5.3 扩散方式 7.6 促进我国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7.6.1 两地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比较结果 7.6.2 我国产业集群网络技术创新的不足 7.6.3 促进我国集群产业网络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产业集群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8.1 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8.1.1 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8.1.2 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8.1.3 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国内环境分析 8.1.4 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8.2 汽车产业集群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 8.2.1 汽车产业集群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8.2.2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8.2.3 汽车产业集群效率的综合评价 8.3 汽车产业集群效率的评价及分析(京津地区) 8.3.1 数据的收集 8.3.2 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效率的评价 8.3.3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8.3.4 提高京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效率的策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