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

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

  • 字数: 200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马仁杰//张浩//马伏秋
  • 商品条码: 97875100792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问题是我国社会 转型期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马仁杰、张浩、马伏秋编著的《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 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档 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新矛盾,从战略规划、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管理 策略、人才培养、伦理建设、技术研发等多方面为我 国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提供理 论支持和对策建议,既丰富了我国档案学研究内容, 又为我国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实践提供了 较为系统的应对策略。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档案学、信息学、秘书学、办 公室管理等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论参考,同时对有关实 践部门业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马伏秋,女,1989年8月生,安徽灵璧人,201 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为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在国家级重点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 张浩,男,1985年11月生,湖北荆门人,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和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工作于安徽省铜陵市档案局,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著作1部。 马仁杰,安徽大学档案馆馆长兼书记,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档案学、行政管理学和公共管理(MPA)硕士生导师,是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拔尖人才,享受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档案学、秘书学和办公室管理,先后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和《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 16篇,出版学术专著《现代档案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材《办公室管理》《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教程》《秘书学》等,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奖1O余次,在全国档案学界和历史文献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目录
0 绪论 0.1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O.3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 国家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1.1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1.2 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再思考 1.3 重视档案信息化“软资源”的建设和投入 1.4 促进社会需求与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 1.5 优化、完善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1.6 关于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2 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研究 2.1 档案开放的历史诉求与现实需要 2.2 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开放利用的牵引作用 2.3 政府信息公开给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带来的挑战 2.4 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对策 3 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整合与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3.1 改革的缘起 3.2 改革的主要内容 3.3 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3.4 改革的创新之处 3.5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法律诉求 3.6 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研究中古徽州民生档案的昭示 3.7 档案资源整合与管理模式改革的学术意义 3.8 关于档案资源整合与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 4 档案信息化背景下电子档案关联利用研究 4.1 电子档案关联利用的提出 4.2 电子档案关联利用存在的问题 4.3 关于运用网格技术解决电子档案关联利用问题的构想 4.4 电子档案关联利用社会化的意义 4.5 电子档案关联利用网格的实现 4.6 电子档案安全利用技术研究 5 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研究 5.1 完善档案信息化法规体系 5.2 修订《档案法》的思考与建议——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 5.3 修订《档案法》的思考与建议——从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 5.4 修订《档案法》的思考与建议——从法理学的角度 5.5 电子文件立法研究 6 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 6.1 档案信息伦理问题的提出 6.2 档案信息伦理失范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6.3 构建档案信息伦理体系的原则 6.4 档案信息伦理建设对策探析 6.5 实现档案信息伦理建设与档案信息立法同构 7 研究成果、启示与对策建议 7.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启示与对策建议 7.3 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