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精)/太和智库

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精)/太和智库

  • 字数: 452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薛国安
  • 商品条码: 97875086946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3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宝库,其丰富而鲜活的智慧与21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同频共振,因而备受当代各国军界、政界、商界精英人士的青睐,形成世界范围“孙子兵法热”的现象。然而,《孙子兵法》毕竟是一部古老的军事经典、抽象的智慧之书,不够通俗易懂。本书作者薛国安将军将《孙子兵法》请下神坛,走向寻常百姓,使之当代化、通俗化,创新性地采取微讲堂形式,以13章112篇短文从头至尾、逐字逐句解读《孙子兵法》的精髓。 本书采用一篇一谋的形式,集中透彻解析《孙子兵法》中每一经典谋略的思想真谛,结合古今中外战场、商界、职场的典型案例,分析这一谋略的运用价值,同时联系现实提出各个竞争领域活用孙子谋略智慧的方法和艺术。此外,正本清源,纠正诸多误读和曲解。尤为特别的是,作者结合自身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惊险战斗故事,分析学习兵法的必要性,讲述运用谋略的深刻体会,给人以深刻启示和教益。
作者简介
薛国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冲锋陷阵过程中亲身体验和认识战争。出版《智胜韬略与孙子兵法》《驾驭信息化战争》等十余部学术专著。主编《中国军事思想概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文化》等著作。曾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主讲十集系列节目《正说军师》,解读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经典兵书。
目录
前 言 001 打开老祖宗的智慧宝库 XI 002 《孙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 XV 第一篇《计篇》——提高决策正确率的关键几招 003 决策大事,不可不察/自卫还击作战中的痛切感悟 004 决策必算,五事七计/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分析 005 治国要务,上下同意/韩信“汉中对”指点迷津 006 为将五德,良将必备/1979年2月23日无名高地战斗 007 用谋之妙,贵在信任/韩信为什么背弃项羽 008 因利制谋,营造态势/毛泽东为何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009 智胜秘诀,巧用诡道/宋襄公恪守“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010 示假隐真,迷惑敌人/李牧示弱避战胜强敌 011 以柔克刚,削弱强敌/越王勾践起死回生之术 012 诱敌生乱,智胜强敌/孙子“三师疲楚”妙计 013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美军神速击毙本?拉登 014 多算则胜,少算不胜/马岛战争中阿方为何失算 第二篇《作战篇》—— 战略决策不能玩空手道 015 十万之师,日费千金/“炸馆”悲剧的惨痛教训 016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美国为何兵败越南 017 用兵利害,将必尽知/蹇叔哭师与萨达姆败笔 018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左宗棠收复新疆千里运粮 019 智将远征,务食于敌/游牧民族骑兵作战特点 020 激励竞争,怒货并用/解放军诉苦复仇教育和立功运动的效果 021 化敌为友,胜敌益强/解放军瓦解敌军的神奇威力 022 兵贵胜,不贵久/速决战与持久战孰优孰劣 023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毛泽东是否反对读兵书 第三篇《谋攻篇》——确立竞争谋略的最高境界 024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拟演习是否屈人之兵 025 巧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之战也/和平解放北平背后的故事 026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上帝折鞭之处”——钓鱼城 027 谋攻之法,力争全胜/美国“冷战”获胜的谋略措施 028 用兵六法,量力而行/项羽为何拒不过乌江 029 将者国之辅,辅周则国必强/刘、项成败关键之所在 030 自乱阵营,御将之忌/毛泽东为何三次赋予粟裕决断指挥权 031 知胜五法,预测胜负/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的战略判断 03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979年2月19日的“复和”之战 033 知己知彼,常见误读/毛泽东是否笔误 第四篇《形篇》——谋求竞争制胜的力量基础 034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朱元璋得天下的绝招 035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志愿军乘胜前进时彭德怀为何上言回撤 036 藏动结合,攻守呼应/陆逊先退后进大败蜀军 037 高手过招,胜于易胜/努尔哈赤的“伐大树”理论 038 智者之胜,无名无功/晋灭吴之战的第一功臣——羊祜 039 先胜后战,常胜之道/齐桓公“尊王攘夷”战略的妙用 040 权衡实力,五步推算/孙子何以准确预测“六卿分晋”走势 041 以镒称铢,实力制胜/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的源头 第五篇《势篇》——营造竞争制胜的有利态势 042 造势四诀,整体联动/1979年2月16日战前部署会 043 正合奇胜,巧于变化/韩信背水列阵的玄机 044 奇正相生,联动造势/韩信木罂渡河出敌不意 045 势如劲弩,节如发机/神头岭战斗为何被誉为“一流的伏击战” 046 斗乱不乱,形圆不败/谢安大战之前气定神闲走棋盘 047 示形动敌,以卒待之/赵括饱读兵书为何首战即败 048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汉武帝打天下的人才方阵 049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膑退兵减灶诱杀庞涓 第六篇《虚实篇》——争取竞争主动权的巧妙方法 050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赵奢欲取先舍奔阏与 051 不趋必趋,孰是孰非/毛泽东“蘑菇战术”的神奇效果 052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邓艾阴平险道出奇兵 053 变化莫测,为敌司命/诺曼底登陆前英美合谋的“连环计” 054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泽东佯攻贵阳迫使滇军救驾 055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陈、粟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056 敌军虽众,可使无斗/刘邦为什么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057 四知之法,诱敌暴露/日军神秘代号“AF”不打自招 058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刘伯承为何同一地点两次设伏 059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否掌控未来智能化战争 第七篇《军争篇》——夺取有利战机的迂直之道 060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望梅止渴的谋略底蕴 061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我们不是“石达开第二” 062 兵以诈立,分合为变/自卫还击作战中的惨痛教训 063 风林火山,统军之道/李广的骑兵队伍来去如飞 064 掠乡分众,悬权而动/毛泽东通道转兵的建议扭转危局 065 一民耳目,用众之法/如何驾驭信息化战争 066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手雷落地瞬间我与死神相遇 067 用兵八戒,慎守勿违/远望国门呼喊:“祖国,我们回来啦!” 第八篇《九变篇》—— 一切竞争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068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子为何怒斩吴王爱姬 069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危机和挑战并非坏事 070 多方误敌,使其自乱/里根政府对付苏联的“三大策划” 071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瑞士的“刺猬战略” 072 将有五危,不可不察/诸葛亮最终病死还是气死 第九篇《行军篇》——活用竞争环境的客观条件 073 四军之利,黄帝之法/马谡为何丢失街亭 074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顺手歼灭“皇军观战团” 075 由表及里,相敌有术/美国人如何锁定本?拉登藏身之处 076 兵非多益,贵在善用/解放军为何每隔几年就要大裁军 077 带兵之道,文武相济/李广治军的致命弱点 078 制度管理,令必素行/军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 第十篇《地形篇》——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 079 地有六形,趋利避害/岳飞攻打襄阳非对称作战 080 兵有六败,将之六过/金门战役检讨 081 遵循战道,机断指挥/朱可夫为何怒怼斯大林 082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郑维山违抗军命主动出击 083 以情带兵,爱之有度/晚清八旗兵为何衰败 084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李世民缘何被毛泽东视为最会打仗的君王 085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一江山岛战役开战时机的艰难选择 第十一篇《九地篇》——统军出征的步骤及方法 086 九地之变,各有其招/项羽两次死地决战为何一生一死 087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危局 088 兵贵神速,攻其不戒/李愬大雪之夜奔袭蔡州 089 进攻作战,足食+巧谋/蒙古骑兵远程进攻作战的特点 090 禁祥去疑,激励斗志/大战前夕与老排长洒泪诀别的情景 091 兵如率然,旅进旅退/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的不同状态 092 齐勇若一,刚柔皆得/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093 将军之事,静幽正治/司马穰苴怒斩庄贾的深层用意 094 愚兵耳目,统一意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为何来回走“弓背路” 095 九地之变,统军之要/自卫还击开战前官兵们的复杂心态 096 王霸之兵,威行天下/“大秦锐士”所向披靡的背后原因 097 不拘常法,重赏重罚/乾隆驭将好用非常之法 098 陷之死地,方能决胜/自卫还击大战前夕写下的遗书 099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的获胜秘诀 100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何以猝不及防 第十二篇《火攻篇》——慎重决策须把握的三大原则 101 五火之变,以数守之/赤壁大战时的东南风并非“借”来 102 火攻者明,水攻者强/自卫还击作战中喷火兵的神奇威力 103 胜不修功,前功尽弃/孙子是否最终归隐山林 104 慎重决策,三非原则/德皇威廉二世迟到的忏悔 第十三篇《用间篇》——情报真假决定竞争胜负 105 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误判 106 先知敌情,必取于人/国共两党历史上典型的间谍案 107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海湾战争中美军多样化间谍侦察 108 三军之亲,莫亲于间/李克龙不带兵打仗为何成为开国上将 109 五间之事,反间为要/中外各色“反间” 110 上智为闻,必成大功/苏秦为何载入《孙子兵法》 结束语 111 孙子的思维方法 112 玩转《孙子兵法》的妙招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