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3版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3版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 字数: 520
  • 出版社: 高等教育
  • 作者: 编者:彭华民|责编:张林//张婧涵
  • 商品条码: 9787040465389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1
定价:¥5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经过来自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香港大学等成 果丰硕、实务扎实的学者们 近十年打造,入选“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 划教材。全书整合了国际前 沿成果,体系合理;从生理 、心理到个人成长,逻辑清 晰;制度分析与社会工作案 例结合,理论联系实务。 本书第一章导论是引导 章,第二章与第三章研讨人 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心理学 理论以及社会理论,第四章 和第五章分别是社会结构环 境和文化环境,前面五章内 容体例是该书特色。第六章 到第十三章分析了个人从胎 儿到老年各个阶段生理、心 理和社会的三重发展,成长 危机和解决方法,以及环境 与个人的互动影响。每章除 了主要内容还包括社会工作 主要议题、思考题、推荐阅 读、网络资源等。该书多处 嵌入了社会工作案例二维码 ,延伸阅读视野,增加阅读 信息。 本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 必备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 公共管理、公益慈善、社会 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还可以作为非专业人士全面 了解人类行为发展演进、个 人成长中需要面对的危机等 的导读书。
作者简介
彭华民,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日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MSW教育中心主任。 任 全国MSW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民政部职教委社会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同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等职;《社会工作》、《福利中国》、《社会福利》等期刊编委会委员;Reviewer of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and Research,Reviewe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等。获 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社会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种奖励。长期服务弱势群体,获民政部首届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等奖项。 任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主编《社会福利评论》(2014)、《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2012)、《解析福利:社会问题、政策与实践丛书》(2010)、《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丛书》(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2009)、《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丛书》(2009)、《三一社会工作文库》(2007)等。发表中英文论文100多篇,独著主编专著教材17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与过程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三、人类行为的特征 四、人生成长的阶段 第二节 人类需要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二、人类需要的类型 三、人类需要的特征 四、人类需要的评估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二、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三、人与环境互动:生物角色和社会角色 四、人与环境互动: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五、人与环境互动: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第四节 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意义 一、对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意义 二、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意义 三、对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心理理论视角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二、阿德勒与荣格的后期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杜瓦尔等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五节 学习理论 一、华生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六节 人本主义理论 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第七节 符号互动理论 一、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 三、戈夫曼的拟剧论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社会理论视角 第一节 社会互动理论 一、社会交换论 二、社会网络理论 第二节 社会化理论 一、社会角色理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