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干阑建筑空间与营造

干阑建筑空间与营造

  • 字数: 221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编者:罗德启//汤洛行
  • 商品条码: 97871122208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罗德启,汤洛行编著的《干阑建筑空间与营造》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干阑建筑的历史源流、分 布特点、形成背景、演进发展、与地域民族习俗的关 系、以及干阑建筑类型、空间要素、构架体系、建造 程序、建筑特色等诸方面,深入剖析了干阑建筑产生 与发展的缘由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同时通过分 析,提出干阑建筑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城市建设进 程中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罗德启,江苏人,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中国民居建筑人师、贵州省建筑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从事设计及管理工作50年,参加并主持规划、设计、科研70余项,其中21项先后获全国建筑创作人奖、全国优秀上程设计钢奖、省优秀工程设计奖及省科技进步等奖项。 曾任贵州省八届政协委员,九届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聘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六、七、八、九、卜届理事、第十一届副理事长,贵州省科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省城规委委员,贵州人学客座教授及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常务理事等。 出版著作(独著或合著)有:《贵州传统村落》,《贵州民居》、《花溪迎宾馆》,《千年家园》、《21世纪贵州城市与建筑》、《老房子——贵州民居》、《贵州侗族干阑建筑》、《石头与人》、《新型住宅设计》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建设部劳动模范”、“贵州省建设系统优秀建设者”等荣誉。为“贵州省四化建设标兵”、省“五一”奖章获得者。获首批“省管专家”,“全国建设创新工作先进个人”及“贵州设计大师”、“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等荣誉称号。被推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杰出人物”。
目录
序 1 干阑建筑文化源流与发展 1.1 “干阑”的基本含义 1.2 “巢居”与“穴居”——人类最早的原始居住形态 1.3 干阑建筑文化的演进与发展 1.4 中国南方——东南亚干阑建筑文化圈 1.5 干阑建筑文化圈的生境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干阑建筑的结构体系 2.1 支撑结构 2.2 整体结构 2.3 本章小结 3 干阑建筑构架类型 3.1 干阑建筑构架的演变 3.2 干阑建筑的构架类型 3.3 贵州干阑建筑构架的特殊性 3.4 干阑式与穿斗式民居的比较 3.5 干阑建筑房架构造 3.6 干阑建筑屋面形式 3.7 重点部位装饰 3.8 本章小结 4 侗族干阑建筑空间形态及影响因素 4.1 传统干阑侗居空间形态特征 4.2 居住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山地半干阑建筑——“吊脚楼” 5.1 吊脚楼的演变及发展源流 5.2 吊脚楼的空间形态及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西南几种主要干阑建筑空间比较 6.1 西南几种主要干阑建筑简述 6.2 西南主要几种干阑建筑空间差异性比较 6.3 本章小结 7 干阑建筑外部空间形态 7.1 丰富的建筑形象 7.2 质朴的建筑装饰 7.3 本章小结 8 干阑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8.1 干阑村寨与聚落 8.2 干阑式住宅和粮仓 8.3 干阑建筑类型的公建设施 8.4 本章小结 9 干阑民居的建造程序 9.1 建房时序特点——“三长一短” 9.2 建房基本程序 9.3 建筑材料 9.4 匠师的作用 9.5 本章小结 10 干阑建筑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10.1 干阑建筑的文化价值 10.2 干阑建筑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0.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