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基本理论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基本理论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 字数: 385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叶澜|主编:叶澜
  • 商品条码: 97875675288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叶澜著的这本《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由“导论”和“上/下编”共五章组成。其中,“ 导论”从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和学科元 研究四个方面,整体呈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回归突破”的生成过程。上下两编分别集中回答了 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两大基本问题:元研究层面的 “教育学是什么”和基本理论层面的“教育是什么” 。上编重在回答清楚“教育学是什么”。作者首先对 3000年“学科观”之演变与当代更新作了基于学术深 察的教育学清思。
作者简介
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系列丛书、“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系列丛书、《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多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其学术成就包括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 第一节 学派产生的社会土壤与时机 一、“学派”古意与近代“学科”简辨 二、当代中国社会催生“学派”活跃 第二节 学派生成历程的回溯性分析 一、孕育期(1983—1991年) 二、初创期(1991—1999年) 三、发展期(1999—2004年) 四、成形期(2004—2009年) 五、通化期(2009始,尚在进行中) 六、结语 上编 “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学观 第二章 西方学科观历史演变与再认识:前提性认识的辨析 第一节 古典初成期:亚里士多德的学科观及其特征 一、为什么选亚里士多德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科观 三、亚里士多德知识观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 近代经典时期:弗朗西斯·培根的学科观 一、学科内涵的清晰化 二、新知识概图的创制 三、培根学科观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爆炸时期:学科观的当代更新 一、精神科学独立领域的开辟:狄尔泰 二、哲学的改造:詹姆斯与杜威 三、发生结构主义学科观:皮亚杰 四、当代“新潮”:复杂学科群的兴起 第三章 提升学科独立性:当代教育学建设的奠基工程 第一节 否定教育学独立学科观的分类与评析 一、独立性问题的再提出(否定的依据) 二、有关否定观点的评析 第二节 提升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信与建设自觉 一、当代中国社会多重转型的迫切需要 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 三、当代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四、行进中的当代中国教育学及我们的追求 第三节 明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方法论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性质 三、方法论 四、余论 下编 “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观 第四章 教育——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 第一节 “教育是什么”的概念式多重界定 一、“教育”定义的类型辨 二、“教育”概念多重界定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是什么”的基因式解读 一、解读作为教育根基比喻的教育学选择——基因 二、西方教育学史代表性人物对“教育是什么”的根基式解读 三、杜威之后:当代国外教育学例证式简析 四、不同“基因”面对共同问题回答的启示 第三节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解读 一、发现过程:理论直觉与研究实践的产物 二、关于“生命”一般的分层认识 三、人类生命与实践多重内在关系析 四、“生命·实践”作为建构教育学理论的特殊内涵 第五章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第一节 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整体式理解 二、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第二节 中国文化传统内蕴的教育精神与智慧 一、内核:以自强修己为本,行治国达人之用 二、智慧:以启蒙善导之慧,成仁人志士之德 三、境界:以“天地人事”之教,涵“生命自觉”之育 第三节 思往辨来:文化教育传统之变迁、接续与新生 一、思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变迁 二、辨来:当代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接续与新生 第四节 当代新释: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一、聚焦:“育生命自觉”的时代内涵 二、透析:“教天地人事”的当代新解 三、创造:师生在校新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