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 字数: 22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霞|
  • 商品条码: 97875227306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 语休系建设的主题,以“要 素构成”“话语目标”“话语要 求”“存在问题”“创新模式”“ 评价机制”六大板块构成研 究框架。第一章,明确高校 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要素 构成,包括教学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话语载体、教学 方法、话语表达等要素。第 二章,分析“思想性、理论 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 语目标,解读各话语目标的 内涵。第三章,提出“思想 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 性”的话语要求,以对高校 思政课教学话语要求的调查 分析和特等奖公开课教学话 语的典型分析为基础,提炼 能够体现“思想性、理论性 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六要 六有”具体要求。第四章, 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 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多 元社会思潮、网络信息碎片 化、教学话语的单一化和教 学话语的抽象化分别对教学 话语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 力、针对性的消解。第五章 ,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 建设的创新路径,构建有思 想高度、有学理深度、有内 容广度、有现实活度、有对 话效度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话 语体系,话语内容是核心, 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模式 是载体,话语主体是基础。 第六章,构建高校思政课教 学话语体系的评价机制,形 成多主体、全过程、全方位 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李霞,女,山东禹城人,1970.01出生,德州学院三级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生活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评审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学校学科带头人,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哲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7项,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山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等30余篇,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方式的人的全面发展尺度”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登,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项,德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
目录
导论 上编 构建什么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第一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要素构成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主体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载体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方法 第二章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目标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思想性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理论性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亲和力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针对性 第三章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要求 第一节 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调查分析 第二节 特等奖公开课教学话语的典型分析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具体要求 下编 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多元社会思潮对教学话语思想性的冲击 第二节 网络语言对教学话语理论性的消解 第三节 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学话语亲和力的影响 第四节 语言的抽象化对教学话语针对性的消解 第五章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创新 第一节 话语内容的创新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四节 话语主体的创新 第六章 多主体、全过程、全方位立体评价体系 第一节 教学话语评价的根据和原则 第二节 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