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文化区到民族生境;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之路

从文化区到民族生境;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之路

  • 字数: 249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何治民|
  • 商品条码: 97875766109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物我二分”“物我 兼利”“物我合一”三个代表 性观点,将西方生态人类学 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 阶段,即文化与自然环境二 元对立阶段、文化与自然环 境之间有联系的阶段、人类 文化与所处自然环境合二为 一的阶段。 生态人类学被引入中国 后,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 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 类学理论与方法体系。无论 是在“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定 方面,还是在地方性生态知 识的挖掘整理方面,乃至在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 取得了丰硕的综合性或专题 性的研究成果。“民族生境” 概念的提出,将民族文化、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三者有 机结合起来,是对西方生态 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在建构 生态人类学中国话语体系中 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我关系的表达:人类学理论流变 一、物我二分:文化与环境二元观 二、物我兼利:文化生态共同体观 三、物我合一:生境人类学文化观 第二节 中国生态人类学 一、中国生态人类学学科的发展 二、从共时态的学科步入历时态的学科 三、从“小社区”的学科到“大社会”的学科 四、从逻辑的学科到经验的学科 五、从描述性的学科到行动的学科 结语 第二章 对立还是互动:文化定义的评述 第一节 对立论: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 一、文化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本质特征 二、早期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定义 三、现代人类学对文化的定义 小结 第二节 决定论:自然环境决定文化 一、早期政治学的地理环境论 二、拉采尔与德国人文地理学派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 小结 第三节 或然论:自然环境可能影响文化 一、维达尔·白兰士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二、维达尔·白兰士学派的其他学者 三、历史年鉴学派:环境只是影响人类社会的一种可能 小结 第四节 交互论: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 一、古典经济学:自然环境与经济现象关系的初探 二、经济地理学:地理环境与经济的交互关系 三、交互关系:迪特里希的人地关系论 第三章 文化区 第一节 德奥传播学派的文化区理论 一、区域研究的方法 二、拉采尔“生存空间”与文化传播理论 三、德奥文化传播学派的发展 第二节 法国社会学派的实证研究 一、社会学派的实证研究传统 二、社会学派的“社会事实”观念 三、莫斯的社会形态学 第三节 美国历史学派文化区理论 一、博厄斯的“文化形态”学观点 二、威斯勒“文化丛”与“文化区”概念 三、克鲁伯“文化整体”观 四、“文化模式”及研究的转向 第四章 文化对生态的适应:文化生态学 第一节 斯图尔德与文化生态学 一、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学术理论 二、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贡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