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建设

  • 字数: 26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洪树|
  • 商品条码: 97875227250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中国共产党政 治协商文化建设”这一重要 命题,着力探索了建设的历 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 辑:即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 文化的历史建构、本质内涵 、核心功能、建设路径和人 类价值。理性求索,筚路蓝 缕,汇集思想火花。中国共 产党政治协商文化,是近代 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内生 性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的 参与性政治文化,是中国共 产党政治文化的特质和显著 优势。
作者简介
王洪树,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四川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党建研究所所长,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洪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四川省第二届“干部教育名师”,曾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访学。长期从事党的建设与政党政治、民主理论和基层治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发展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出版以《协商合作视野下的民主政治研究》为代表的著作5本,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12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曾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3项。兼任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五 主要观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历史缘起 一 创造转化和孕育初生(1921-1949) (一)战争与革命背景下团结革命力量救亡图存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萌芽和初生 二 协商成立新中国和发展建构(1949-1956) (一)国际两大阵营的对抗和国内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形成和功能拓展 三 历经考验和曲折发展(1956-1978) (一)共产国际阵营破裂与建设时期主要矛盾转换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历经考验和曲折发展 四 民主探索和丰富完善(1978-2012) (一)和平与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改革和开放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重焕生机与恢复发展 五 时代呼唤和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厚积薄发和优势凸显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当代阐释 一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协商思想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民族基因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政党理论奠定了政治协商文化的科学基础 (三)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有益借鉴 二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实质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要素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性质 三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协商文化的一般性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特征 四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分层解读 (一)宏观层次:反映人民共同利益的政治文化 (二)中观层次:协商性的组织文化及制度文化 (三)微观层次:协商性的政党成员个体文化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文化的价值功能 一 普及民主政治思想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 (二)维护政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二 塑造宽容政治心理 (一)理性政治认知的孕育 (二)和谐政治情感的培养 (三)良善政治动机的形成 (四)协作型政治人格的积淀 三 培育理性沟通能力 (一)培育理性沟通的意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