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术的客体(18世纪法国幻觉理论)(精)/轻与重

艺术的客体(18世纪法国幻觉理论)(精)/轻与重

  • 字数: 330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英)玛丽安·霍布森|总主编:姜丹丹//何乏笔|译者:胡振明
  • 商品条码: 97875675633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艺术作品是模仿吗?如果是,它们究竟在模仿什么?艺术家应该提醒受众,他们所见的实际上只是艺术技巧吗?抑或,艺术家应该首先极力说服受众将幻觉当作现实来接受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主导了始自希腊的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法国引发了极为热烈的探讨。本书即为针对这些探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玛丽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荣休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历史上首位女院士。主要从事18世纪法国哲学、文学以及20世纪哲学研究,出版过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为美国、法国多所著名大学讲座教授,并曾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所世界著名高校举办特邀讲座。其专著《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Diderot and Rousseau: Networks of Enlightenment)中文版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译者 胡振明,江西省南昌市人,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国小说,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对外中的道德建构——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对话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译有包括《英国小说的起源,1600—1740》(The Origins of the English Novel, 1600—174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多部译著,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世纪英国小说与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研究”。
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 导言I 幻觉与近似 导言II 幻觉:新瓶旧酒 第一部分 幻觉与艺术:从模仿的真相到真相的模仿 第一章 幻觉与洛可可:“炫目”理念 第二章 艺术与复制品:真实模仿 第二部分 小说中的幻觉与形式 第三章 排斥虚假 第四章 虚假的包容:小说中的小说 第三部分 幻觉与戏剧:戏剧、观众与演员 第五章 戏剧 第六章 观众 第七章 演员 第四部分 幻觉与诗歌理论:从虚构到伪造 第八章 幻觉与诗人的声音 第九章 为何诗人用自己所用的语言? 第五部分 作为主体性的幻觉:音乐理论 第十章 音乐与幻觉 第十一章 音乐与模仿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