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奏议文研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

中国古代奏议文研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

  • 字数: 20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仇海平
  • 商品条码: 97875203008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 价值。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奏议文之渊源、生成与 发展,对其文类概念、研究范围与文体特点做出明确 界定,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对奏议文与相关 文体以及奏议类主要名目作文体辨析。 仇海平著的《中国古代奏议文研究--以秦汉魏晋 南北朝为中心》认为,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秦汉至 明清时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长官在行使 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 奏议文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之产物, 其内在属性是“君臣名分”,外在特征是“进御性” 。中国古代奏议文孕育于先秦时期,至秦代正式生成 。汉魏六朝时期,奏议文集的编纂与奏议文体的研究 促成奏议文类观念的形成。明清时期,奏议文体研究 渐趋深入,至姚鼐《古文辞类篡》出,“奏议”之名 终得以立。 本书文体辨析部分将奏议文与制诏、上书、连珠 等相关文体进行比较,以考察奏议文之文体功能与文 体特点,并对奏议类主要名目“章”“表”“奏”“ 议”“疏”“启”“对策”“封事”等加以辨析,考 察其文体格式、文体功用、文体特点及发展变化。 本书创新之处在于从文体生成的角度对奏议文作 较为细致的名实考辨,对奏议类主要名目作较为细致 的文体辨析。
作者简介
仇海平(1971- ),男,河北井陉人,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文化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由》等。
目录
序 绪论 奏议文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 秦代:奏议文之确立 第一节 奏议制度的建立与奏议文的生成 第二节 君臣名位的确立与奏议文的确立 第二章 汉魏六朝:奏议文之立类 第一节 奏议之发展与“奏议”一词的出现 第二节 文集编纂、文学批评与奏议文类观念的生成 第三章 隋唐以降:奏议文之立名 第一节 奏议总集编纂与奏议文体研究 第二节 《古文辞类篡》之“奏议”观念及其影响 第四章 奏议文与相关文体辨析 第一节 制诏与奏议 第二节 上书与奏议 第三节 连珠与奏议 第五章 奏议类主要名目辨析 第一节 章表奏议 第二节 疏启对策封事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