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

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

  • 字数: 32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曲利丽
  • 商品条码: 97871011201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西汉儒生“圣王”理想的破产 第一节 西汉元成之际儒生的政治作为 一、教化礼乐 二、儒生改制的不切实际 三、元成时期儒臣的文化品格 第二节 “禅让”:儒生为政失败后“圣王”理念之高涨 一、西汉儒生的“公天下”理念 二、“禅让说”之高涨及其历史局限 第三节 王莽禅汉:“圣王”理想的巅峰与覆灭 一、“圣人”王莽禅汉 二、王莽的“圣”制 三、失败的暴君 第二章 儒生和东汉帝王对王莽事件的初步反应 第一节 两汉之际的“王命论”思潮 一、“王命论”思潮的三个命题 (一)“孔为赤制” (二)“上天垂戒” (三)“火德承尧,虽昧必亮” 二、“王命论”的思想格局评述 (一)社会大众情绪之表达 (二)思想史上的转向 第二节 东汉帝王对王莽事件的初步反应 一、集中皇权 二、东汉初期帝王在意识形态上的建构 (一)用儒术来圣化帝王及对儒风的裁整 (二)尊谶纬,剥夺儒生的话语权 第三章 《白虎通》——“王命论”成为“王圣”意识形态 第一节 《白虎通》的意识形态性质 一、白虎观会议与石渠阁会议面临的不同时代问题 二、《白虎通》对经学、谶纬的扭曲阉割 第二节 《白虎通》的“王圣”话语体系及其言说策略 一、以“王圣”为中心的话语体系 (一)“天之子”的祭天、法天仪式 (二)人间的尊卑等差 (三)泛道德化的阐释 (四)天子成为教主 二、《白虎通》的言说策略 (一)象征比附的言说方式 (二)随意声训 (三)问答形式 第四章 “王圣”意识形态下的经学变迁 第一节 今古文经学论争 一、关于今古文经学论争的讨论 二、面向权力的今古文经学论争 (一)西汉哀帝时刘歆争立古文经 (二)东汉光武帝时韩歆、陈元(古)与范升(今)之争 (三)东汉章 帝时贾逵(古)、李育(今)之争 (四)东汉桓灵问何休与郑玄之争 第二节 今古文经学论争中的东汉《春秋》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