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师创作与史论丛书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师创作与史论丛书

  • 字数: 38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吴新苗|总主编:谢柏梁
  • 商品条码: 97875203049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一 戏曲文学与创作论 晚明“书怀写愤”戏曲文学思潮论纲 屠隆与汤显祖的交游并论及《玉茗堂批订董西厢》非伪托 论屠隆戏曲的“自传性”特征 阮大铖喜剧的艺术表现及其审美内涵 ——以《春灯谜》为例 从《意中缘》看李渔风情喜剧的特色 从曲到剧:晚明戏曲创作论的发展与建构 古代戏曲理论与批评“趣”论发微 郑怀兴历史剧中的知识分子与女性 金针度人本色写照 ——谈郑怀兴《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 戏曲文学(文本)多样性与戏曲研究 二 从文本到舞台 一出戏的流变:从《幽闺记·旷野奇逢》到《踏伞》(《扯伞》) 也谈曹寅历史剧《续琵琶》及其昆曲舞台呈现 《野猪林》的演变:经典的形成及其意义 明代表演艺术论初探 三 近代戏曲嬗变研究 从“识艳之书”《燕兰小谱》看清代戏曲文化的新变 抄本《花天尘梦录》中的昆曲史料 从狎优到捧角 ——《顺天时报》中堂子史料及文人与“相公”的关系 戏曲改良中的“三段论”思维模式 ——以余治戏曲理论为标本 清末民初北方地区戏曲改良活动考述 辛亥前王钟声在北方的戏剧活动及其对戏曲改良的影响 四 京剧研究 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道光时期的皮黄旦角名伶及其剧目 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入宫演剧活动考论 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中的梅兰芳演出广告 ——兼论及梅氏早期艺术经历 时代、传统、外域与梅兰芳艺术观念之形成 附录 黄小田与《儒林外史》的早期传播及研究 论屠隆“性情说”对复古派“情真说”的发展 从复古到性灵的过渡者 ——屠隆的散文理论 “怪风疾雨益苍凉” ——读张际亮的纪行诗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