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阐释学视野下的楚辞补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昌论丛

阐释学视野下的楚辞补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昌论丛

  • 字数: 27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洪波
  • 商品条码: 97875161914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一章 洪兴祖阐释《楚辞》的动因 第一节 企慕屈原,欲优人圣域 一 企慕屈原,评析其褒贬 二 企贤入圣,内化与践行 第二节 感于时政,借古以讽今 一 宋代局势,内忧兼外患 二 有感而发,借古以讽今 第三节 壮志难伸,寄悲愤之情 一 仕途坎坷,曾几番起伏 二 秉持气节,发愤以抒情 第四节 不满旧注,补前贤不足 一 《楚辞章句》存在的不足 二 补注一体,乃力补《章句》 第二章 洪兴祖“补注”的阐释体式 第一节 “补注”体式的创制选定 一 针对阐释对象来选定体式 二 “补不足、发己意”的阐释目的 三 阐释学传统下的体式创制 第二节 “补注”体式的体例安排 一 列《释文》篇次,明传本异同 二 列逸注于前,而补充其后 三 序与注皆增,以扩充内容 四 附《考异》《释文》,以完善补注 第三节 “补注”重“补”的体例体现 一 《补注》体式窜乱的辨析 二 具体补释体例的体现 第三章 洪氏《楚辞》阐释的“历史性” 第一节 注重校雠的治学思想 一 校雠态度,认真严谨 二 广搜众本,注重勘校 三 一生著述,多及校勘 四 《补注》中校雠的体现 第二节 趋多元的哲学思想 一 以儒为主的哲学思想 二 义理阐发的理学倾向 三 涉及道家的思想体现 四 儒道之外的兼收并蓄 第三节 屈骚评论的文学倾向 一 “香草美人”的意象比兴 二 神话阐释的原生色彩 三 楚辞皆诗的思想传承 四 隶属儒家的文艺思想 第四章 《楚辞》三家注的阐释对比 第一节 经典文本地位的不同态度 一 王逸尊《骚》为经、“依经立义” 二 朱熹偏离文本、“以义裁之” 三 洪氏尊中有破,“疏可破注” 第二节 文本阐释方法的不同选择 一 《楚辞章句》重视训诂 二 《楚辞集注》重视义理 三 《楚辞补注》倾向兼重 第三节 文本阐释尺度的不同把握 一 《楚辞章句》阐释不足 二 《楚辞集注》阐释过度 三 《楚辞补注》阐释适度 第四节 文本阐释理据的不同依托 一 王逸言必称经,经书为主 二 朱熹重理简洁,经子为主 三 洪氏征引四部,态度开明 第五章 屈洪同轨视域有效融合 第一节 “边缘情境”下的屈原解读 一 “边缘情境”’与文学创作 二 屈原困境与“边缘情境” 三 屈原之死与“边缘情境” 第二节 洪兴祖与屈原的境域融合 一 屈洪同轨,境域相互融合 二 境域融合中的《楚辞》阐发 第三节 “境域之融合”与视域融合 一 境域融合与视域融合的问题 二 洪氏阐释时视域的有效融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