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光影绵长(李道新电影文章自选集)/北大学人电影研究丛书

光影绵长(李道新电影文章自选集)/北大学人电影研究丛书

  • 字数: 45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李道新|总主编:陈旭光
  • 商品条码: 97873012846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4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88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届电影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和教学。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建筑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五十年》、《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等;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目录
从“专题”到“整体”:中国电影的历史景观(代序) 上 电影史:理论方法 中国电影:历史撰述的开端 民国报纸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 民国电影:概念认定与历史建构 冷战史研究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 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文化身份的角度观照中国内地的台港电影研究 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电影史研究 电影的华语规划与母语电影的尴尬 重建主体性与重写电影史—以鲁晓鹏的跨国电影研究与华语电影论述为中心的反思和批评 跨国构型、国族想象与跨国民族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整体观与具体化 下 电影史:研究实践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以30—40年代周璇主演的影片为例兼与同期好莱坞歌舞片相比较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里的Hollywood 人生的欢乐面,他国的爱与恨——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里的哈罗德·劳埃德 帝国的乡村凝视与殖民的都会显影——以1937年“满映”制作的“文化映画”《光辉的乐土》和《黎明的华北》为例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 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 以光影追求光明——沈浮早期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 惨胜的体制与渐败的人——试论“吕何联盟”及其“春天喜剧社”的前因后果 香港电影:跨越边界的新景观 新民族电影:内向的族群记忆与开放的文化自觉 构建两岸电影共同体:基于产业集聚与文化认同的交互视野 李道新著述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