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字数: 354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王健//殷颂葵//李双元//赵玲
  • 商品条码: 97875136448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一篇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研究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理论综述 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界定 2.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资源禀赋及资源优势 2.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布局与优势产业选择 3.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布局及产业状况 3.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的选择 3.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4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与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4.1 产业集群、产业链与产业链安全的概念界定 4.2 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4.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产业链安全性评价 4.4 提升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和产业链安全性的对策 5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条件及存在问题 5.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5.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条件 5.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存在的问题 5.4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 6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模式构想 6.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6.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条件 6.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存在的问题 6.4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影响因素 6.5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 7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的政策保障和对策建议 7.1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 7.2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7.3 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价值转化为公共财政收入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全国及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 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 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相关经验及启示 3.1 相关经验 3.2 启示 4 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选择 4.1 依托市场机制优化矿产资源配置 4.2 完善税收体系 4.3 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分配与补偿机制 5 矿产资源市场价值转化为公共财政收入的保障措施 5.1 宏观层面 5.2 微观层面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基于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2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2.1 三江源地区区位及自然条件 2.2 三江源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2.3 三江源地区的产业概况 2.4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选择 3 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状况与制约因素分析 3.1 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现状 3.2 制约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因素 4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4.1 三江源地区现阶段农牧民收入状况 4.2 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 4.3 实证分析 4.4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 4.5 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因素 5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5.1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5.2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5.3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 5.4 小结 6 促进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6.2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6.3 三江源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7 促进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7.1 发挥政府能动作用 7.2 用好政府优惠政策 7.3 强化基础教育,提高科技素质 7.4 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7.5 积极发展有机农牧业,延长增收链条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青藏高原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相关理论综述 1.3 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2 基于农民视角和村官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青海个案 2.1 引言 2.2 基于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 2.3 基于村官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分析 2.4 青海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5 结论及政策启示 3 青藏高原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以青海省为例 3.1 青海省农业基础设施研究现状 3.2 调查的基本情况 3.3 调查区域地理环境 3.4 调查结果分析 3.5 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评价 4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性需求和投资主体行为分析——青海个案 4.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性需求 4.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性需求的特点 4.3 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行为分析 5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的优先序列及长效机制构建——青海个案 5.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 5.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优先序列 5.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五篇 系统反馈与生态补偿研究——以柴达木地区为例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2 生态补偿理论及系统论 2.1 生态补偿理论 2.2 外部性理论 2.3 生态资本理论 2.4 公共产品理论 2.5 系统论与生态经济学 3 柴达木生态经济系统构建 3.1 柴达木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框架 3.2 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子系统分析 3.3 柴达木生态环境子系统分析 3.4 柴达木社会经济子系统分析 4 柴达木生态经济动力机制分析 4.1 柴达木生态供给动力机制分析 4.2 柴达木地区经济需求动力机制分析 4.3 柴达木生态滞后于经济需求弱化分析 5 柴达木生态补偿研究 5.1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分析 5.2 柴达木生态补偿的系统分析 5.3 柴达木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6 柴达木生态补偿管理模式研究 6.1 生态补偿的一般模式 6.2 柴达木生态补偿问题的解决 6.3 产业生态管理模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重要术语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