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说虫语(唐诗宋词里的昆虫世界)

诗说虫语(唐诗宋词里的昆虫世界)

  • 字数: 33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璐
  • 商品条码: 97875161892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璐著的《诗说虫语:唐诗宋词里的昆虫世界》 中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与昆虫意象进行了创新 性的融合,既有严谨的文掌历史溯源和生态知识普及 ,又能轻松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开阔限界,提升受众 的文学素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通过这部作品, 普通读者能迅速而全面地吸收唐宋时期颇具特色的昆 虫文学精华,对当下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建设,能 起到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本书首次提出“昆虫文学”这一命题,以人们熟 悉的传统文学经典唐诗宋词作为基础,第一次将其中 的各类昆虫形象进行全面解读,充满了探索未知世界 的趣味性、知识性。建构了昆虫文学的框架,打开了 文学与生物掌之间的通道,丰富了文学阅读的范围, 使咏物文掌的题材研究走向分类更细致、主题更专一 、意义更深刻的探索阶段。 本书展示出唐诗宋词中昆虫世界的文化全景。探 索了通过诗词来表现的昆虫生态文化,并通过传统的 生态道德、生态理念来反思社会历史现实,通过昆虫 在文学中的意象表达,回顾了前人的自然意识。
作者简介
李璐,1983年11月生,文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师从王兆鹏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现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副研究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员、湖南省普通话测试员。曾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入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近三年来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主(参)编著作5部。主持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重点项目或课题3个。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记湖南省人民政府三等功1次。
目录
第一章 写在前面 第一节 昆虫文学的形成 一 昆虫社会属性的形成 二 昆虫文化属性的形成 三 昆虫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我们对昆虫文学的了解 第三节 如何走进唐诗宋词里的昆虫世界 一 打开昆虫文学世界的钥匙 二 昆虫文学需要创新思维 第四节 内容提要 第二章 先唐文学与昆虫文化溯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昆虫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 《诗经》里的昆虫及其科学阐释 第三节 先唐寓言与昆虫 第四节 先唐昆虫赋与文人精神 一 曹植与蝉的悲剧人格意识 二 傅氏家风与昆虫赋 三 陆云“至德”人格在昆虫文学中的投射 第三章 唐宋昆虫诗词的意象表现 第一节 象征美好春季的昆虫意象 一 蜂、花意象组合,展示舂景 二 蜂、蝶意象组合,渲染春情 三 蜂、鸟意象呼应,体现春意 四 书写酿蜜,表达哲思 第二节 蟋蟀意象的文化符号意义及其影响 一 蟋蟀意象最早源自西周时期的农耕文化 二 蟋蟀由物候指针转变为惜时的意象 三 蟋蟀意象的三种文化内涵 第三节 蝴蝶意象的文学书写 一 蝴蝶意象的文学源头 二 蝴蝶意象内涵的丰富与哲学旨归的定型 三 蝴蝶意象与唐宋诗词的爱情书写 四 蝴蝶意象的文学功能 第四节 其他昆虫意象 一 萤火虫意象的生成及其在唐宋诗词中的演进 二 螳螂意象的文学意蕴及其在唐宋诗词中的文本书写 三 蚂蚁意象及其在古代诗词中的形态书写 第四章 唐宋昆虫诗词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昆虫诗与社会民生 一 灾害敬畏与唐宋蝗虫诗的兴盛 二 农桑之基与赋税的深层思考 第二节 昆虫诗词的生命意识 一 蜉蝣与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情怀 二 蝉文化与历代文人的生命意识 第三节 昆虫诗词与唐宋科举 一 昆虫意象与举子备考诗的文本书写 二 昆虫意象与文人千谒诗的文学表达 三 昆虫意象与士子金榜挂名诗的情感展现 四 昆虫意象与举子落第诗词的心境抒发 五 昆虫意象与考官锁院诗词的意境营构 第四节 昆虫诗词的讽刺功能 一 苍蝇诗词——讽刺作品的杰出代表 二 唐宋蚊意象的讽刺功能 第五章 昆虫诗词与唐宋文人精神 第一节 蟋蟀意象的个案考察——蟋蟀意象与自居易诗歌 一 白居易的蟋蟀诗 二 白居易诗中蟋蟀意象的特征 三 蟋蟀意象对白居易诗歌主题生成的作用 第二节 吕渭老与昆虫词 一 残梦迷蝶:“南渡”人生的伤怀咏叹 二 寂寂飞萤:孤旅伤怀的生命体验 三 暮蝉啼歇:日薄西山的凄婉相思 四 蜂愁蝶恨:无奈而居的闲愁清泪 第三节 王沂孙与昆虫词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