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

  • 字数: 23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季中扬
  • 商品条码: 97875161942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季中扬著的这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主 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别于精英艺术的特殊性 ,从而为解读民间艺术之美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提出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方式上不同于现代美学 所建构的分离的、对象化的、静观的审美,而是一种 多感官联动的、融入性的审美;民间艺术之美不是高 大玄远之美,而是一种“亲近之美”;在价值取向上 ,它不同于重视新颖性、陌生感的求异性审美,而是 一种重视群体经验的认同性审美;在审美理想方面, 民间造型艺术往往以图案与色彩寓意吉祥为美,民间 表演艺术则崇“奇”尚“乐”,体现了“生命力的高 涨”。本书还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人士大夫艺 术与民间艺术两种基本形态,文人士大夫艺术或体现 儒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家美学精神,民间艺术则主 要体现直接来自本原哲学的“生生”美学精神,这种 美学精神祝福和祝愿生命繁衍不止、生生不息,肯定 和赞美生命健康、强力的状态,偏爱热烈、喜庆、饱 满、丰富等体现生命力高涨感的艺术形象;民间艺术 所体现的“生生”美学精神与儒家美学精神、道家美 学精神一同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三个基本维度。
作者简介
季中扬(1976-),男,江苏泗阳人,文艺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长期担任外国文学、西方文化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文艺争鸣》《民族艺术》《江苏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著学术著作1本,参编教材2本,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厅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教育厅特等奖1项,省社科联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民”“民间”“民间艺术” 二 审美经验 三 民间艺术作为文艺美学研究对象 第二章 民间艺术是艺术吗 第一节 艺术观念史与民间艺术 第二节 美学话语对民间艺术的贬抑 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特殊性 一 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二 民间艺术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 三 民间艺术离不开民俗文化传统 第三章 民间艺术的创作经验 第一节 “通过程式”创作 第二节 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 一 表征思维 二 “阴阳”思维 三 超时空思维 第三节 “表现”与“再现” 第四章 多感官联动审美 第一节 审美感官 第二节 民间艺术审美活动中多感官联动现象 一 饮食中的民间艺术与多感官联动审美 二 民间日常用具与多感官联动审美 三 民间表演艺术与多感官联动审美 第三节 多感官联动审美的美学意义 第五章 融入性审美 第一节 审美态度 第二节 审美与融人 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审美空间与融人性审美 第六章 认同性审美 第一节 审美与认同 第二节 民间象征文化系统与认同性审美 一 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 民间艺术的象征体系 三 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对象征文化体系的辨识与认同 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程式化与认同性审美 第七章 民间艺术的审美理想 第一节 以“生生”为美 一 “生生”作为古典美学范畴 二 “生生”美学落实于民间艺术 三 民间艺术的“生生”之美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维度 第二节 以吉祥为美 第三节 崇“奇”尚“乐” 一 崇“奇” 二 尚“乐” 余论 民间艺术审美经验的现代性困境及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