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汉学主义论争集萃

  • 字数: 35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顾明栋//周宪
  • 商品条码: 97875203010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汉学主义”是国内外华裔学者提出的一个文化 理论。大致上是西方人在与中国交往中处理各种中国 事物并理解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时所构思并使用的一 种隐性系统,其中包含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范 式。“汉学主义”理论立足中国的问题脉络,以对话 的姿态,谦逊地把自身定位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 之外的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替代)。它彰显了 不同于东方主义理论的知识贡献——不再美化对西方 的对抗,转向自我反思。这个反思同时指向本土的妄 自菲薄和妄自尊大,进而对自我有一种清醒而理性的 认识,同时恰当地认识他者的智慧,这正是“文化自 觉”的基本内涵。《汉学主义论争集萃》由美国著名 学者顾明栋和周宪主编,将国内外学者讨论“汉学主 义”的论文结集,内容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提出 、对该理论的评价、批评以及对批评的回应。该书的 出版必将促进汉学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作者简介
顾明栋,字泽木,中国江苏人,芝加哥大学文学博士,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美国 达拉斯德州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比较文学教授,美国《诺顿理论与批语选》特别顾问,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比较诗学、中国思想及跨文化研究。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2015)、《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2014)、《视觉文化的转向》(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2005)等。
目录
一 “汉学主义"理论的提出 为扩张主义服务的美国“汉学” 汉学或“汉学主义” 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 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 什么是汉学主义? ——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汉学主义”:反思汉学的知识合法性 从“西方美人”到“东门之女” 汉学主义、中国学主义与国学主义 关于“汉学主义”的几点思考 汉学作为方法与西方汉学传统的颠覆 ——从弗朗索瓦·于连说开去 “汉学”和“汉学主义”刍议 二 对“汉学主义”理论的评价 也谈海外汉学与“汉学主义” “汉学主义”,或思想主体的焦虑 在知识和政治之间 汉学主义:北美汉学研究新范式 评《汉学主义》 同情之理解:“汉学主义”与华裔学者的身份焦虑 “汉学主义”何以成为夏洛之网? ——兼论学术概念的提炼与理论型构过程 论《汉学主义》的独立价值及其新建范式 原创性·批判性·理想性 ——读顾明栋的《汉学主义》 汉学主义:一种新的批判视野 三 关于“汉学主义”的争鸣 “汉学主义”及其反思 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 我看汉学与“汉学主义” 为“汉学主义”一辩 ——与赵稀方、严绍望、张博先生商榷 突破二元对立的汉学主义研究范式 ——对顾明栋先生的回应 “汉学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再辨析 ——走向自觉反思、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知识生产 关于“汉学主义”之辨 生不逢时,抑或恰逢其时? ——为“汉学主义”把脉 当中国学术遇上西方范式 ——从“汉学主义”争论谈起 “汉学主义”引发的理论之争 ——与张西平先生商榷 附录一 国外关于“汉学主义”的评论一览 附录二 作者简介 鸣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