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

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

  • 字数: 36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乾友
  • 商品条码: 97875161993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乾友著的《社会治理的话语重构》以20世纪后 期以来社会治理领域中行动主义的兴起为基点,讨论 了行动世界中的治理安排与政府模式变革等问题。行 动主义的兴起要求政府重新审视与其他行动者的关系 ,通过促进与服务来达成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进 而实现社会的合作治理。在促进行动者间的合作的目 的下,本书以行政理论的演进为契入点,反思了许多 传统治理观念,探讨了政府在规则、制度与组织结构 等方方面面的转型,和以服务型政府为指向的政府模 式重构的问题,并对这种转型和重构所发生其中的当 代世界做出了哲学上的思考。
作者简介
张乾友,重庆人,1986年出生,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文库一公共管理研究系列”副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出版独著1部,合著3部,独立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2014年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五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年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与公共行政理论。
目录
第一章 行动世界及其治理 第一节 行动世界与治理转型 一 行动主义的兴起 二 从控制到促进 三 促进型治理及其要素 四 促进型治理视野中的合作 第二节 合作治理的生成 一 组织管理中外包的兴衰 二 管理外包的社会含义 三 对社会化管理活动的合作治理 第三节 行动世界中的治理原则 一 促进而不是限制 二 服务而不是控制 三 合作而不是竞争 第四节 通过行动建构合作 一 制度主义的合作方案 二 对合作的行动主义理解 三 行政行动再阐释 第二章 朝向行动的行政理论 第一节 行政科学还是行政哲学 一 常态社会中的治理科学 二 常态社会中的行政科学与行政哲学 三 变革社会中的行政哲学 第二节 朝向他在性的行政建构 一 从拒绝他者到承认他者的存在 二 面向他者的行政建构 三 向他者开放 第三节 背离理性的理论演进 一 理性主义受到冲击 二 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 三 走向非理性的行政建构 第四节 重绘公共行政的知识图谱 一 关于公共行政知识的解释 二 更新解释框架 三 朝向社会理论的知识再造 第三章 传统治理观念的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 超越对抗政治 一 从共识到对抗 二 协商还是行动 三 走向合作的政治 第二节 重塑行动与言说的关系 一 历史中的行动与言说 二 行动与言说关系的演进 三 “行动一 言说”关系的重建 第三节 反思成员资格政治 一 成员资格政治的历史 二 公民身份政治剖析 三 成员资格政治的终结? 第四节 顾客观念批判 一 顾客导向的产生逻辑 二 顾客观念的不适用性 三 从顾客导向到“他在性” 第四章 行动世界中的政府建构 第一节 政府及其社会治理过程 一 政府类型的历史演进 二 管理型政府的治理过程 三 服务型政府的治理过程 第二节 控制性规则与促进性规则 一 规则及其不同类型 二 控制性规则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三 通过促进性规则思考社会治理变革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规则体系 一 社会治理中的控制性规则传统 二 促进性规则及其治理功能 三 服务型政府中的规则 第四节 通过规则思考制度 一 社会治理中的制度更替 二 德制的建构思路 三 服务型政府中的德制与法制 第五章 组织理论视野中的政府变革 第一节 虚拟政府的兴起 一 从虚拟化到网络化的组织发展 二 虚拟政府的组织构图 三 虚拟政府的规则分布 第二节 对服务型政府的组织分析 一 功能性部门与业务性部门 二 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 三 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与结构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建构的组织途径 一 变革社会中的组织重构 二 控制导向的解构 三 差异化服务供给的实现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中的信任建构 一 “临时社会”中的组织环境 二 临时系统中的组织信任 三 在服务型政府中建立信任 第六章 重新认识我们的世界 第一节 对传统的空间审视 一 时间、空间与传统的发现 二 传统及其存在维度 三 从空间性到多样性 第二节 在场与缺席视野中的正义 一 缺席:分配不公的根源 二 在场:主张正义的基础 三 缺席者能否主张正义? 第三节 匿名、匿名社会及其治理 一 匿名性缺席的社会及其治理 二 匿名性的出场与治理的转型 三 展望匿名社会的治理 第四节 道德共同体的建构 一 从自律到他在 二 他人话语的出场 三 他在性的不同形式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