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

  • 字数: 42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晓元
  • 商品条码: 97875201014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10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晓元著的《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向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立足中 国场域,同时又有世界维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 义结构,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 学新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并 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哲学、宗教、诗文化等意识形态实 例的意义分析。文化世界哲学就是关于文化世界意义 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对文化世界是怎么来的、什么是 文化世界、怎样建构或创新文化世界等问题的探究, 在核心范式的意义上,亦可称为工作世界文化哲学。 它将创造、工作创造、工作共同体创造视为工作世界 乃至整个文化世界的三位一体本质和最高境界,诉诸 创新、创造特别是资源型文化世界向创造型文化世界 转型,亦是文化世界创新哲学。
作者简介
李晓元,1962年生,辽宁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与诗学学者、文学创作者。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世界向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与文化世界;主要学术成绩是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哲学、人学、诗学、闽南文化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新的研究体例,特别是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新理论体系。已出版《产业技术与城市化》《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和谐人》《工作哲学引论》《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世界境界哲学》《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学术专著;文学作品代表作为《穿越者之诗——从故乡到异乡》。
目录
第一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 文化世界范式的历史演进——文化世界总体意义的生成 一 文化世界的最初或发端是工作世界 二 吃穿住行性:日常生活文化的生成 三 权力与宗教:国家生活的文化跃升 第二章 文化世界范式的空间进展 一 从乡村到城市:文化世界的城市化空间生态 二 文化世界先大陆后海洋的空间运行逻辑——以闽南海洋文化为范例 第三章 文化世界观在哲学中的递进 一 文化世界观递进的工作世界趋向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世界指向 三 从生活世界到工作世界——许茨现象学的文化世界走向 第四章 马克思的多重文化世界理论 一 马克思的哲学研究观——哲学研究的多重文化世界指向 二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总体观——多重文化世界理论的逻辑起点 三 马克思的工作世界本质观——多重文化世界理论的价值核心 第五章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 一 文化世界的生活世界总体意蕴 二 文化世界的工作世界本质规定 三 文化世界的多重结构 四 文化世界的价值、伦理与审美 第六章 文化世界的矛盾冲突与建构趋势 一 文化世界的现实矛盾冲突 二 文化世界建构的一般方法论 三 文化世界建构的类型与境界 第七章 意识形态实例:哲学、宗教、诗文化 一 哲学研究转型论 二 妈祖文化的工作世界意义分析 三 诗文化的意义向度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