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方美典--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

东方美典--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刘建平
  • 商品条码: 97870101687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美典”一词,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高友工教 授所创,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文学艺术中所体现出的“ 文化理想”及“审美典范”。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 ,以王国维、蔡元培、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徐 复观、高友工、李泽厚为代表的中国美学家们通过发 掘中国美学、艺术的独特个性和现代价值,重构中华 艺术的精神体系,以此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美学体系 的精神范式,这就是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 本质,它体现了中国美学家们在以西方文化艺术精神 为主体的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建构“东方美典”的努 力。刘建平编写的《东方美典--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 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问题为切入点 ,由此呈现出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中“全球视域”与 “中国视域”、普世价值与东方经验之间的激荡与张 力。
作者简介
刘建平,生于湖北武汉,1996年入武汉大学国家哲学人才培养基地班,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寓居北京、杭州、青岛、重庆等地,历任报社记者、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某985重点大学助教及讲师,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2015.08.2016.08)及美国University of Idaho访问学者(2016—2017)。现任西南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哲学、美学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人文社科项目若干项,在《清华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孔子研究》、《鹅湖》(台湾)等海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索引全文转载。
目录
上篇: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问题 导论问题的缘起 第一章 回应西方——“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萌生 第一节 “中国艺术精神”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境界说”:王国维论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节 “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的中国艺术精神实践 第二章 民族精神的彰显——“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形成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文艺思潮 第二节 “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宗白华论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节 返本开新:当代新儒家论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章 解蔽现代性——“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成熟 第一节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综述 第二节 民族审美心灵的再造:徐复观论“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节 另一条线索:徐复观论中国文学精神 第四章 现代转型——“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的新时期 第一节 对“艺术终结论”思潮的回应 第二节 抒情美典:高友工论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节 “情本体”:李泽厚论中国艺术精神 下篇: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重构 第一章为什么要重构中国艺术精神? 第一节 时代精神的嬗变 第二节 艺术精神的危机 第三节 本土化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什么是中国艺术精神? 第一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的路向 第三节 对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的反思 第三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和合”: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论 第二节 “观”和“味”:中国艺术精神的方法论 第三节 “意境”: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论 余论 结语 附录一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徐复观与海德格尔关学思想比观 附录二 该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神?——兼与章启群商榷 附录三 中国画的现代路——刘国松、徐复观、周韶华的三条路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