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与分层功能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与分层功能研究

  • 字数: 21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史秋霞
  • 商品条码: 97875201006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3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民生导向”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接受教育,但我们仍需要 回答他们所接受的“同城待遇”是什么及其能否有效 促进向上的社会流动。 《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与分层功能研究》作者史 秋霞以义教、随班跟读、参与校外活动、家访、QQ聊 天等多种方式与农民工子女群体进行了长期互动,并 在A市一所指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了为 期一年的实地调查。基于翔实的调查资料及深入的理 论思考,本书尝试展示学校、教师、家长、儿童乃至 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观念与行为及其互 动方式和策略。上述行动者共同打造了学校教育中的 一个个旋涡,而农民工子女可能存在复制父辈人生轨 迹的风险。
作者简介
史秋霞,内蒙乌海人,社会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教育与社会不平等、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项目社会评价;在《青年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2009年),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平等 三 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 四 行动议程与理论诉求的不谋而合 五 如何解读学校教育的分层功能:行动者、互动 第二章 走进校园,融入他们 一 因何选择:政策下的大多数 二 广阔视域下的微观生活 三 “主体建构”视角下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 四 信任关系网的建立 五 调查过程 第三章 变迁中的城市基础教育 一 基础教育的地位演变与结构特征 二 来自社会变迁的挑战 三 “宝塔”中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翔中学的生存之道 一 塔底的生存格局 二 前台策略:建立区域化管理规范 三 隐性策略:营造“蜕变”校园文化 四 后台策略:多条“暗道”提升竞争力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校空间中的教育实践者 一 变革中的现实处境 二 不同层面的教育实践者 三 教师权威:回归“凡人” 四 共谋之下的游戏空间 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校空间中的流动家庭 一 资源匮乏 二 亲子隔阂 三 “高压锅”中的教育实践 四 被动的家校合作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游走于城市角落:农民工子女 一 “多面夹击”下的生存境遇 二 对学校教育“空洞性”的片面洞察 三 生活于权威之内 四 生活于权威之外 五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毕业后,何去何从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临近毕业:即将来临的痛 三 选择中的重要他人 四 毕业后:流动并未结束 五 进一步的思考 第九章 学校教育中的再生产旋涡 一 教育过程的互动图景 二 有限的向上流动 三 踏入再生产旋涡 四 再生产旋涡的形成机制 五 进一步挖掘:“反学校”生存模式的再生产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