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鲍立克在上海--近代中国大都市的战后规划与重建

鲍立克在上海--近代中国大都市的战后规划与重建

  • 字数: 310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侯丽//王宜兵
  • 商品条码: 97875608657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侯丽、王宜兵著的《鲍立克在上海--近代中国大 都市的战后规划与重建》致力于追溯鲍立克在上海的 生活与工作轨迹,包括青年时期在德国受教育和短期 实践对他的影响,同时也关注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家、社会和技术精英对现 代性的追求如何体现在上海这一特定历史空间范畴内 ,以及鲍立克作为一个国际专业人士与不同群体、机 构是如何相互影响,营造出一个投射其理想愿景的发 展共同体,从而影响现代国家与城市建设的。
作者简介
王宜兵,201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16年获同济大学城乡规划硕士学位。现于上海临港集团从事规划管理工作。
目录
序 导言 “现代前夜”的大上海都市 一、鲍立克、现代派与大上海都市计划 二、本书框架 第一章 左派建筑师:鲍立克在德国的专业教育与实践(1903—1933) 一、20世纪初的德国与现代运动 (一)包豪斯和现代主义运动 (二)现代城市规划在德国的发展 二、现代艺术和设计教育 (一)德累斯顿工大的学院派建筑学基础(1923—1925) (二)短暂却丰富的包豪斯经历(1925—1926) (三)柏林工大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教育(1926—1927) 三、短暂的战前德国的建筑师生涯(1927—1933) (一)格罗皮乌斯的合作者(1927—1930) (二)独立建筑师(1930—1933) 四、逃离柏林 第二章 室内设计师、自由撰稿人与大学教师:战乱中的流亡与设计(1933—1945) 一、海上流亡之路 二、一个德国人在孤岛上海 (一)时代公司与犹太大亨(1933—1935) (二)战火下的“新时代”(1936—1944) (三)无国籍者的舞台(四)发出“中国呼声” 三、日据时期的圣约翰大学与建筑工程系(1941—1945) (一)光与真理 (二)“一个时代的特征集大成于其建筑” 第三章 都市计划教授:鲍立克在约大的教学与设计实践(1945—1949) 一、约大的都市计划教学 (一)鲍立克的都市计划讲义 (二)鲍立克指导下的约大都市计划设计课 二、鲍立克事务所战后的室内和建筑设计 (一)孙科公馆、姚宅和“锡而刻海”等 (二)英士大学校园计划 (三)火车站场设计 (四)贾汪煤矿市镇计划 第四章 市政计划家:鲍立克与大上海都市计划(1945—1949) 一、1945年之前的“大上海计划” 二、“都市计划在中国之必要”—初稿(1945.10—1946.8) (一)设计组的建筑师们 (二)总图初稿 (三)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三、技术中坚—二稿以及二稿后的激烈讨论(1946.8—1948.8) (一)总图二稿 (二)二稿编制间的争论 (三)闸北西区重建计划 四、临危受命——战火声中的三稿(1948.8—1949.10) (一)“从速编制三稿” (二)三稿的主要内容 五、从初稿到三稿 (一)现代城市空间组织——“邻里单位”“卫星市镇”和“疏散”理念的嫁接 (二)现代道路交通体系——综合交通系统的引入 (三)计划实施的路径——区划等方法和制度的探索 第五章 国家建筑师:回归东德的鲍立克(1949—1979) 一、返乡 二、鲍立克在德国的第二个三十年 后记:鲍立克在上海的遗产 附录鲍立克年表(至1949年)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