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族群体育与认同建构(对黑泥屯演武活动的田野考察)

族群体育与认同建构(对黑泥屯演武活动的田野考察)

  • 字数: 25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杨海晨
  • 商品条码: 97875201040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杨海晨著的《族群体育与认同建构(对黑泥屯演 武活动的田野考察)》以地处广西红水河上游的一个 村落中定期举办的“演武活动”为个案展开研究,通 过对演武活动的历史意义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以及 对演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利益群体之间互动的共时性 分析,来理解“族群体育”的基本运行逻辑。研究指 出,南丹土司官族是由多个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 渐形成起来的、基于一定共同利益的“文化共同体” ,由土司官族发起的“演武活动”是典型的“族群体 育”。“演武活动”无论是作为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 生存策略,还是作为土司没落时期的族群记忆,抑或 作为现代社会中民间与国家关系的微观世界反映,以 及作为熟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剧场,都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族群体育”的工具合理性取向的行动本质。 本书可以为对身体运动与族群关系、民间活动与 国家一社会治理等议题感兴趣的学者、学生提供借鉴 和参考。
作者简介
杨海晨,回族,1977年出生。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在站博士后。长期在广两红水河流域、云南中缅边境从事田野考察,研究方向为体育人类学。广两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一批资助人选,丰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上发表论文3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2篇,在其他体育类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预设、研究思路与文章架构 第四节 关键概念厘析 第五节 陌生又熟悉的田野 第二章 从家族到族群:莫氏土司及其幕僚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莫氏土司 第二节 黄氏将官 第三节 郁氏文林及其他姓氏 第四节 小结:各司其职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族群关系 第三章 族群体育的意义建构、解构与重构:演武活动的历时性考察 第一节 生存策略——土司官族的政治艺术 第二节 族群记忆——乡土社会的信仰表达 第三节 仪式征用——现代社会的民间-国家 第四节 小结:从构筑族群边界到逾越地方传统的演武节 第四章 族群体育中的剧场国家:演武活动的共时性考察 第一节 导演:现代政府的治理服务 第二节 顾问:乡土精英的创新传承 第三节 演员:全民参与的集体欢腾 第四节 财团:熟人社会的人情支持 第五节 观众:交流休闲学术的多元交织 第六节 小结: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演武剧场 第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由演武活动看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第一节 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的多元观点 第二节 民族史研究的“边缘-中心”理论 第三节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及其身体运动研究实践 第四节 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第六章 余论:研究贡献、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田野日记三则 附录2 演武节内容介绍 致谢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