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本传播对话(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到跨文化传播)

文本传播对话(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到跨文化传播)

  • 字数: 27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梅启波
  • 商品条码: 97875161995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从法国学派开始就注重文学文 本之间的事实联系,其研究“路线图”和跨文化传播 学的研究范式有内在的一致性。由梅启波著的《文本 传播对话(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到跨文化传播)》分为 :文本、传播、对话三部分。“文本”围绕文本概念 的起源、内涵、发展和流变展开,认为比较文学批评 要立足于文本研究;“传播”分析了西方的一些概念 、思潮、文学文本在中国的译介、流传:“对话”认 为中西方文学最终要在互为主体的基础上展开文本之 间的对话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而得以发展。
作者简介
梅启波,湖北武汉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与跨文化传播学、文学理论、戏剧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社科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等项目,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目录
文本 文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文本概念的旅行及其核心要素的生成 多重维度下文本概念的重构 多维视野下文学体裁的分类 书信在非书信体小说中的艺术价值 哈代小说中的罪感与救赎意识 《荒原》中的人称代词分析 传播 文本理论和概念在中国传播 20世纪30年代中国留欧知识分子与跨文化传播 20世纪30年代欧洲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 易卜生戏剧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传播 20世纪30年代中国游记文学中的欧洲形象 老舍欧洲乌托邦的幻灭与中国文化身份的追求 巴金30年代短篇小说中的异国形象 对话 从影响研究到跨文化传播与对话 历史诗学的叙事与意识形态分析 老舍的世界意识与文化坚守 欧洲现代主义在30年代中国综合化走向 从《子夜》看茅盾小说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戴望舒诗歌的“欧化”与“民族化” 从夷夏之辩到中西比较与对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