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药药理学专论(供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药学系列

中药药理学专论(供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药学系列

  • 字数: 560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编者:孙建宁//彭成
  • 商品条码: 978711724031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2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建宁、彭成主编的《中药药理学专论(供中药 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 院校研究生教材)》共分两篇,共十八章。总论部分 分别介绍了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中药药理研究的科 研训练、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药药动学一药效学研 究(PK-PD)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和中药毒理学研 究等内容。各论部分以中药分类为单元,介绍了临床 常用的、研究基础较好的示范性方药的研究思路与方 法、观察指标和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教材面向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中药 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相应的中医药工 作者,也适用于中药药理学教学、生产、管理和科研 人员的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供国外中医药专业的硕士 、博士研究生使用。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药理研究 二、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药理研究 三、结语 第二章 中药药理研究的科研训练 第一节 中药药理研究科学假说的提出 一、科学理论的形成与科学假说的提出 二、从信息收集到科学假说的提出 三、严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的制订 第二节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实验动物选择 二、受试药 三、对照药 四、实验条件控制 第四节 数据统计分析 一、数据统计分析基本方法 二、数据表达和统计的基本要点 第五节 开展中药分子机制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基于网络生物学的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利用非知识发现工具Arrowsmith探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疾病的相关性 三、基于靶标构效关系原理的中药有效成分族群辨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四、基于定量药理学原理开展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 五、利用遗传学的研究手段确证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 六、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 七、利用蛋白组技术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 八、化学基因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 第一节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一、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二、中药复方配伍方法 三、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第二节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模式 二、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思路 三、中药复方配伍化学研究方法 四、中药复方配伍药理研究方法 五、中药复方配伍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六、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方法学 第三节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理论指导 二、实验研究 三、临床研究 四、数据挖掘 五、展望 第四章 中药药动学-药效学研究(PK-PD) 第一节 药动学一药效学模型研究概况 一、药动学模型的种类 二、药效学模型的种类 三、PK-PD模型的类型 四、PK-PD模型研究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第二节 药动-药效学模型研究实验设计及常用软件 一、PK-PD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 二、常用PK-PD模型分析软件 第三节 中药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概况 一、中药PK-PD模型研究的现状 二、中药PK-PD模型研究的意义 三、中药PK-PD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四、应对与展望 第五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概述 第六章 中药毒理学研究 各论 第七章 解表方药 第八章 清热方药 第九章 祛风湿方药 第十章 利水渗湿方药 第十一章 温里方药 第十二章 理气方药 第十三章 止血方药 第十四章 活血化瘀方药 第十五章 安神方药 第十六章 平肝息风方药 第十七章 开窍方药 第十八章 补虚方药 方药及有效部位和成分索引 附录1 随机数字表 附录2 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率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