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动治理--概念结构与范式

流动治理--概念结构与范式

  • 字数: 10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勇//刘国翰
  • 商品条码: 97875201008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勇、刘国翰著的《流动治理--概念结构与范式 》介绍: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化的世界中,流动性程 度与发展紧密相关,流动性可以作为文明的度量衡; 在未来,流动的动力将不再由推拉等因素构成,流动 将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由此,流动中的主体将主要由 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对象来界定。 流动如果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于其他结构的系统 的话,其无序程度会逐渐增大并最终导致秩序的缺失 。必须通过开放、自组织的系统,形成流动的耗散结 构,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作为负熵进入系统,由此形成 流动的“熵治”。面向未来,建构以权利的保障和实 现为前提的责任社会、责任政府,才是中国流动治理 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
李勇,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任多个社会职务,包括《中国非营利评论》编委会委员、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慈善学院兼职教师等。 北京大学民商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博士后,曾发表论文十余篇、著作多部,负责大型项目若干。 刘国翰,湖北省天门市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科,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管理、地方治理创新、结构化多人博弈等。著作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增量共治的杭州实践》,在《开放时代》《南京社会科学》《科学·经济·社会》《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Soci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s》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序 第一章 作为发展度量的流动性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位形”:世界与中国 第二节 平行宇宙 第三节 流动:动势能转换 第四节 信息负熵:流动与文明 第二章 初民社会与群像 第一节 寂静的乡村:社会结构剖面与惯性 第二节 引力递减与差序格局:传统的社会结构 第三节 理性小农与理性扩张 第三章 流动 第一节 空间转换 第二节 社会记忆 第四章 适应与同化 第一节 薛定谔的猫:惯习与适应 第二节 量子纠缠:多重身份 第三节 楞次定律:排斥与融合 第五章 熵治理 第一节 熵增 第二节 组织与治理 第三节 共同体与团体社会 第六章 创新与治理体系 第一节 作为实验的创新 第二节 治理体系 第三节 现代性与组织化 第七章 结语:作为治理的服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