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论/法律科学文库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论/法律科学文库

  • 字数: 341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李俊晔|总主编:曾宪义
  • 商品条码: 97873002357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5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李俊晔所著的《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论》以价 值视角观察不动产财产权利问题,下接地气、上通哲 理。第一章权利价值论,在物、债二元框架下观察权 利属性新范式,即一项具体权利中物权属性与债权属 性的兼容模式和价值状态。第二章价值形态论,在经 济理性人与资源稀缺性假设前提下,利用马克思劳动 经济学原理分析不动产问题。第三章价值转化论,提 出权利价值转化过程中价格与效用的双重性。前者是 不同主体间的客观等价联系,后者是不同客体间的主 观效用选择。第四章价值实现障碍论,根据实践抽象 出四类障碍,通过帕累托标准等原理解决。第五章价 值冲突论,提出化解冲突的基本范式,以冲突识别为 前提,以权利归属为核心,以衡平救济为关键。第六 章矛盾调和论,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经济规律为指 引,探索居中化解纠纷的科学方法体系。本书透过司 法案件的缩影来阅读社会,积累真情况,抽象“真问 题”,进而通过应用法学理论研究探索社会规律和司 法规律,努力实现对社会生活、法治建设有实用价值 的“真学问”创新。
作者简介
李俊晔,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受教于我国著名民法学家龙翼飞老师。现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并在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民法、物权法。承担北京社科基金课题一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选题与视角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价值 二、本书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基本范畴与基本理论 一、选题研究范围 二、基本经济学范畴 三、基本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证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论证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 第五节 理论框架结构 一、主要内容概述 二、理论体系脉络 三、内容图解概览 第一章 不动产财产权利与价值基本问题 第一节 物、债二元框架下观察权利属性新范式 一、传统大陆法系财产法物、债二元框架理论 二、大陆法系物、债二元框架体系之现实批判 三、物、债二元框架下物债混合模式类型化分析 第二节 物、债二元框架下财产权利二维价值体系重构 一、财产权利游走于物债属性坐标(横轴) 二、财产权利衡量于价值水平坐标(纵轴) 三、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表现于物、债二维体系 四、财产权利二维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五、财产权利二维价值体系原构与重构之比较 第三节 物、债二元框架下财产权利二维价值体系之灵魂 一、价值——法律围城的大门(不动产问题) 二、物、债二元框架下不动产财产权利之可分解性与可稀释性 三、不动产财产权利可分解性与价值丰富性 第四节 余按 第二章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形态论 第一节 探寻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之源 一、历史学维度:传统不动产价值观念的历史情结 二、心理学维度:不动产多层次价值需求 三、伦理学维度:人性恶与理性人 四、哲学价值论维度:主客观价值关系之实践统一,兼探源 小结 第二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形态的经济基础 一、西方经济学基础:经济理性人与资源稀缺性两大假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基础: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的三层含义 三、政治经济学基础:商品二因素映射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形态二层次 第三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形态之一:保有与利用 一、不动产财产权利保有价值概说 二、所有的价值:权能弹力回归之核心 三、占有的价值:控制,公示,担保,垄断 四、使用的价值:尴尬于法律与现实夹缝的居住权 五、附加性、延伸性使用:地缘区位与相邻关系 六、收益的价值:孳息 第四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形态之二:处分与交易 一、不动产财产权利处分的基本效用:货币化 二、不动产财产权利处分的附加效用:外部性 三、处分之处分 第五节 余按 第三章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论 第一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过程的双重性 一、价值转化双重过程概述:价格与效用 二、价格转化过程:主体性兼客观性 三、效用转化过程:客体性兼主观性 四、价格与效用转化过程之再认识及相互制约性观察 第二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之效率与成本 一、不动产财产法律的使命: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 二、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中的信息成本 三、信息成本比较下信息优势方的告知与谨慎义务 第三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之风险性与完备度 一、完备合同模型的启示:政策指导性格式合同 二、物权、合同的任意性规范配置 三、信息市场:中介机构与网络平台 第四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的特殊法律实践 一、民间习惯“登堂入室”的“价值门槛” 二、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之民间习惯实例:让与担保与卖渡担保 三、以民商合一视角统一不动产财产权利让与担保之立法建议 第五节 余按 第四章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实现障碍论 第一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实现障碍之经济基础 一、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实现障碍类型化分析 二、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实现障碍之市场环境现实观察 三、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实现障碍之市场供求理论基础——蛛网模型 第二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内生性交易障碍:以违约为例 一、内生性交易障碍之表象与根源 二、内生性交易障碍之源:房屋差价的诱惑 三、内生性交易障碍之赔偿:不动产差价机会成本损失之确定 第三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内生性利用障碍:以相邻关系为例 一、内生性利用的外部性:相邻关系 二、内生性利用障碍外部性之内部化:相邻关系转化为地役权问题 第四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外源性交易障碍:以房地产调控政策为例 一、外源性交易障碍主要形式:国家经济调控政策 二、外源性交易障碍之实践分析:情势变更、不可抗力、商业风险之辩 三、房屋买卖中“限贷”和“限购”新政对合同履行影响之法律定位 四、情势变更适用条件的要件识别方法 五、情势变更的适用方法与法律效果 第五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外源性利用障碍:以征地拆迁为例 一、外源性利用障碍主要形式:不动产利用外部性之反作用 二、拆迁中的“诺斯悖论” 三、兼具效率与公平的“公共利益”——双重帕累托标准 四、历史遗留问题中“诺斯悖论”之危险 第六节 余按 第五章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冲突论 第一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冲突基本问题. 一、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冲突之界定 二、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冲突之表里 三、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冲突化解基本范式:三步法 第二节 “自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 一、“自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的基本类型 二、“自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的组合方式 三、实践论证之一:所有权冲突——登记所有权与实际所有权 四、实践论证之二:占有和使用的冲突——居住权货币化 五、实践论证之三:收益的“冲突”——假冲突一 六、“自发式”冲突衡平救济问题要论 第三节 “诱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 一、“诱发式”冲突之结构性关系 二、“诱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的基本类型与组合方式 三、“诱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之统一标准要论 四、“诱发式”冲突权利归属与衡平救济之归责标准:汉德公式 五、实践论证之一:交易关系外原权利人与交易相对人之冲突——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之改造与对接 六、实践论证之二:交易相对人之间的冲突——一房数卖,何者安居 七、实践论证之三:第三人与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冲突——承租人优先购买权 第四节 别论:“内生性”冲突外部化与“外源性”冲突内部化 一、“内生性”冲突外部化问题 二、“外源性”冲突内部化问题 三、“内生性”冲突外部化与“外源性”冲突内部化相互转换 第五节 余按 第六章 不动产财产权利矛盾调和论 第一节 不动产财产权利调解之经济分析基础 一、拜师科斯谈调解 二、符合科斯经济效率的能动司法 三、科学、能动调解应当遵循经济规律 第二节 依托事实查明的多轮博弈促调解水到渠成 一、以客观真实为依托实现调解结果水到渠成 二、当事人博弈策略与法官认证释法的互动模型 三、以多轮博弈互动模型塑事实、促调解之实践应用 四、小结:多轮博弈能动调解操作关键与实践启示 第三节 寻找符合帕累托标准的共赢方案 一、信息不对称等缺陷需法官居中调和 二、整合信息,以当事人视角寻找冲突解决路径 三、帕累托标准能动引导当事人选择解决路径 四、帕累托最优思维(共赢思维)下能动调解操作方法启示与建议 第四节 通过损益补偿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关注案内、外信息变化对利益冲突的影响 二、综合案内、外信息寻找利益衡平补偿方案 三、小结:“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补偿衡平)调解实践操作启示与建议 第五节 余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经验与逻辑 附录2 方法与建议 附录3 案例汇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