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缺少什么(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

中国人缺少什么(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

  • 字数: 275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周国平
  • 商品条码: 97872081426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6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周国平所著的《中国人缺少什么(西方哲学接 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是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 先生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 上》一书后,历时三十年后的再一次切入学术领域, 对中国近代思想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严复和王国 维,进行了深入详尽的案例剖析,从中清理了中国近 代思想的启蒙历程和其中的得失,对现代化过程中的 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一面镜子。 作者提出:严复是中国最早看世界的第一人,引 入以进化论为代表的英国哲学对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 产生了极大的警醒影响,对救亡图强的中国人影响极 大,但是同时,中国人过于实用济世的文化使得在吸 收的过程中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功用而忽略了其对个体 自由精神倡扬背后的法治底色,严复本人也有意无意 误导了这一倾向,使得这一吸收有浅薄和功利主义倾 向。而同时代的王国维则看到纯粹精神性的德国哲学 中所蕴含的终极价值,将此视作一个民族崛起和长久 发展所必备的养料,但终究一直得不到同道者的呼应 和理解,最终寥寥而跌入故纸堆。这两个案例从不同 的路向上揭示了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如何超越过于急功 近利的运作,从而指出信仰和法制建设、精神文化转 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的重要性,为中国梦的实现 提供了教训和经验。
目录
前言 上编 严复与英国哲学 第一章 西学第一人的名声和优势 一 西学第一人的名声 二 在西学上的优势 三 通西语是治西学的前提 四 看问题的世界眼光 第二章 从中西对比看中国问题的症结 一 对国民素质低劣的切肤之痛 二 治国以民智、民德、民力为本 三 政体与国民素质 四 文化传统与国民素质 五 中国问题的出路 第三章 严复的翻译和对严译的批评 一 从事翻译的良苦用心 二 翻译的成就和内容的取向 三 对严译的批评 第四章 对进化论的接受 一 斯宾塞是严复心目中的“西学圣人” 二 进化论与自强保种 三 进化与进步 四 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 五 社会有机体论与渐进主义 六 进化论框架中的自由主义 第五章 对自由主义的接受 一 西方政治以自由为体 二 自由的含义:群己权界 三 自由的含义:限制政府之治权 四 自由的含义:用法治取代人治 五 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自由 六 自由的根据:个性还是民德? 七 自由的根据:小己还是国群? 八 功利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 九 民主的利弊:从肯定到否定 第六章 严复眼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一 西方文化的命脉之所在 二 用西学眼光读中国古书 三 西学与中学之异同 四 后期的保守立场 下编 王国维与德国哲学 第一章 引进德国哲学的第一人 一 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二 一个孤独的哲学研习者 三 东文学社和接触西学的开端 四 对德国哲学发生兴趣 五 西语能力和所读所译的西文书 六 关于《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的未署名文章 第二章 对康德的接受 一 下苦功四次读康德 二 读懂了康德的知识论 三 康德哲学的精神在伦理学 第三章 对叔本华的接受 一 “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 二 “深邃之知识论” 三 “伟大之形而上学” 四 解脱的人生哲学 五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六 “一时之救济”的美学 第四章 对尼采的接受 一 “文化大改革家尼采” 二 叔本华与尼采之比较 三 插论鲁迅对尼采的接受 四 王国维和鲁迅的尼采接受之比较 第五章 为精神价值辩护 一 “人心一日存,则哲学一日不亡” 二 无用之用:精神的神圣价值 三 论中国文化的实用品格 四 “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 第六章 哲学上的独立探讨 一 中国哲学史之梳理 二 重要哲学问题及观点之梳理 第七章 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天才 一 学术的转向 二 思想先驱是怎样变成清朝遗老的? 三 不是解脱的解脱 附录一 中国人缺少什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中国今天最需要的是信仰和法治——重新发表《中国人缺少什么》的作者附言 附录二 自由的理念——读哈耶克笔记 一 什么是自由 1、原始意义上的自由 2、澄清自由一词的其他用法 3、自由、私人领域和规则 4、难题:对私域的划界 二 自由为何是价值 1、社会科学与价值观念 2、自由之作为核心价值和最高原则 3、对自由的个人主义论证 4、对自由的功利主义论证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