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

  • 字数: 283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洪治纲
  • 商品条码: 97873081660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8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洪治纲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一 书广泛吸收了中外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 资料信息,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补充。
作者简介
洪治纲,男,196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近300万字。出版有《守望先锋》《余华评传》《无边的迁徙》《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主体性的弥散》《心灵的见证》《邀约与重构》等个人专著十余部,以及《国学大师经典文存》《最新争议小说选》《年度中国短篇小说选》等个人编著二十余部。 曾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首届全国“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当代中国文学评论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目录
第一讲 什么是文学思潮 一 文学思潮的概念 二 文学思潮的特点 三 文学思潮的相关问题 第二讲 一元化的革命现实主义义学思潮 一 背景:第一次文代会 二 自上而下,以“破”求“立” 三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的建构 四 意义与局限 第三讲 “反右”运动与“左”倾化文学思潮 一 背景:“双百”方针的提出 二 文艺界的“反右”运动 三 新民歌运动与文艺创作的“左”倾化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四讲 “朦胧诗”群与启蒙主义思潮 一 背景:“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 二 “朦胧诗”的争论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凸显 三 “朦胧诗”群的启蒙主义思潮特质 四 意义与局限 第五讲 “丈学卡体性”与启蒙主义思潮的深化 一 背景:“人”的觉醒与聚焦 二 “文学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论争过程 三 “文学主体性”的启蒙主义特质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八讲 文化寻根与现代主义思潮 一 背景: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 二 寻根文学的现代之旅 三 寻根文学的现代主义思潮特质 四 意义与局限 第七讲 文体革命与先锋文学思潮 一 背景:西方现代主义的引鉴 二 先锋文学思潮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 先锋文学思潮的审美特质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八讲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上义思潮 一 背景:个体意识的觉醒 二 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 三 新历史主义思潮的特质 四 意义与局限 第九讲 “新写实”小说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 一 背景:宏大理想的衰微 二 重返生活现场的“新写实”小说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十讲 反抗精神侏儒化的人文上义思潮 一 背景:知识精英的思想退化 二 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过程 三 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内在诉求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十一讲 聚焦式写作与新现实丰义思潮 一 背景: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 新现实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 三 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质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十二讲 性别体验与女性主义写作思潮 一 背景:性别意识的觉醒 二 女性主义写作思潮的三个阶段 三 女性主义写作思潮的主要特点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十三讲 “个人化写作”与自由主义思潮 一 背景:多元价值观念的蔓延 二 自由主义思潮发展的两个阶段 三 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十四讲 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思潮 一 背景:社会结构的内在转型 二 代际冲突与青年“亚文化”文学思潮的突显 三 青年“亚文化”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 意义与局限 第十五讲 网络文学与类型化写作思潮 一 背景: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 二 类型化写作思潮的发展过程 三 类型化写作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 意义与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