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童年(全译本)(精)/经典译文

童年(全译本)(精)/经典译文

  • 字数: 210
  • 出版社: 四川文艺
  • 作者: (苏)高尔基|译者:桑卓
  • 商品条码: 9787541145513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了: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过世,他跟着慈祥的外婆和 悲痛欲绝的母亲瓦尔瓦拉坐船来到尼日尼(下诺夫哥 诺德)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卡西林年轻时是个纤夫, 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作坊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 ,外公的染坊已经开始衰落,濒临破产,外祖父脾气 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吹毛求疵。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 哈伊尔和雅科夫都很自私、贪得无厌。为了分家和侵 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打架,还有他们 的儿子——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也总爱无事生非。 在这个大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处处充斥着 敌意。 外祖父卡西林是俄国小市民阶层的典型代表,暴 躁、乖戾、贪婪、自私,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 子们,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 ,甚至唆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阿廖沙害怕外祖父, 感到他的眼里充满了仇恨。一天,阿廖沙在表哥萨沙 的怂恿下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 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 阿廖沙就开始忐忑不安地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 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母亲瓦尔瓦拉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他,离 家出走了。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 人,外婆处处护着阿廖沙,健壮、乐观、纯朴的“小 茨冈”(伊万)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 上的鞭子,常常被抽得红肿。可惜,强壮的“小茨冈 ”后来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活活给压死了。 节假日的晚上,二舅雅科夫会弹起吉他,外祖母 伴着乐曲跳着舞,就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在这种环 境里,阿廖沙时而快乐时而忧伤。这个大家庭中,外 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公正善良 ,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经常给阿廖沙讲 各种优美的童话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 ,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 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的上帝是不爱 人的,总是挑人的毛病、惩罚人。阿廖沙十一岁时, 母亲不幸去世,外公的染坊也彻底破了产,阿廖沙不 得不走上社会,走入人间,独自谋生。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目录
编者的话 《童年》正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