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神猴--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的故事在泰国的传播/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系列/亚洲研究丛书

神猴--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的故事在泰国的传播/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系列/亚洲研究丛书

  • 字数: 291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泰)谢玉冰|编者:郭棲庆//赵宗锋
  • 商品条码: 97875097987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世界文坛有几部文学作品能走过“十万八千里” ,跨越不同时代、国度,形态变化多端,无论社会、 文化几多变迁也能随机应变?“神猴”作品是为数不 多的佼佼者。是什么原因使《罗摩衍那》《西游记》 等名著代代相传至今?又是什么使北望中国、西瞰印 度的泰国能产生颇具中、印神韵的《拉玛坚》? 答案不就是这些书以朴素的情节讲述深奥的人生 和真实的人性吗?不就是这些书里面都蹦出了个生动 、有趣、人见人爱的“神猴”或“猴王”吗? 《神猴--印度哈奴曼和中国孙悟空的故事在泰国 的传播》作者谢玉冰对该主题的长期研究好似长途跋 涉。从作者的硕士论文扩展成博士论文,自1994年至 2016年20多年不问断采集、整理、归纳、研究,经过 长久的酝酿与过滤,终于能在本书呈现有关印、中、 泰神猴文化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谢玉冰(泰国籍),出生于泰国春峰府。1990年于泰国宋卡纳卡林王子大学(北大年分校)人类与社会学院中文专业毕业,1993年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获得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上学位。曾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中医学院汉语课程负责人、泰国著名学校汉语课程筹划与评估委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泰语研究室副教授。专著有《行者——齐天大圣:从文学形象走向神坛的猴子》《交际汉语》《口述宣传汉语》《汉语标点符号》。论文有《泰译中国古诗在曼,谷皇朝的流传研究》《西游记——从流传海外到融人泰国》《(罗摩衍那)在中国》《印度古城瓦拉纳西“哈奴曼”之信仰调研》《泰国商业需求汉语人才的情形研究》《泰国学士学位人才水平的限制与对学士学位汉语等业课程发展的建议》《论泰国大城邦巴冈宫“十七贺圣牌”汉字遗漏》《中国古典四火名著泰文翻译与传播》等。
目录
第一章 印度神猴“哈奴曼”故事在泰国的流传与接受 导言 本书所指狭义与广义的《拉玛坚》和专有名词译法 第一节 从《罗摩衍那》到《拉玛坚》 第二节 《拉玛坚》源流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对《拉玛坚》形成源流的新设想 第四节 拉玛故事在泰国民间和宫廷流传的版本 第五节 拉玛一世王《拉玛坚》剧本 第六节 哈奴曼在泰国民间与社会文化中的表现及影响 第二章 中国神猴孙悟空故事在泰国的流传与接受 导言 浅论孙悟空形象来源——泰国人对该问题的看法 第一节 从中国猴崇拜到泰国“行者爷” ——中国民间信仰孙悟空崇拜在泰国 第二节 《西游记》文本在泰国的流传 第三节 影视媒介传播的《西游记》 第三章 泰、印、中神猴故事情节的比较 第一节 印、泰神猴故事的比较 第二节 中、泰神猴故事的比较 第四章 泰、印、中神猴形象的平行比较 第一节 神猴的身份 第二节 神猴的外形和习性 第三节 神猴的品德与性格 第四节 神猴的禀赋和本领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印、中神猴故事在泰国流传新论 第一节 印、中神猴在泰国的角色和地位倒置论 第二节 印、中神猴故事与《拉玛坚》关系的新发现 第三节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