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师课程论

教师课程论

  • 字数: 34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廖圣河
  • 商品条码: 97875161855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廖圣河编著的《教师课程论》首先界定了教师课 程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再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 和课程论等理论对教师应该如何理解、设计、实施和 评价课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采用分层抽样和目的 性抽样等方法,对5个地级市的120多所中小学的391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36所中小学的47位教师进 行了结构性访谈(含笔谈),还深入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二年级的教室听评了35节语文课和数学课,最后根据 调查所得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 施和提升策略。本书既有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 又有相对翔实的调查数据。为了提高教师课程的实践 理性,作者已经就某些能够预料和有充分认识的方面 ,提供了一些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简介
廖圣河,男,1976年10月生,江西南康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毕业,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学论、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在《全球教育展望》《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教育学术月刊》《当代教育科学》《教育导刊》《教育探索》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论文《林语堂的语文教育思想》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学术论文《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和主编教材《语文微格教学》先后荣获福建省漳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先后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1项、闽南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项;先后受邀在福建漳州、宁德、三明、厦门、福州等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学200余场。
目录
引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趋势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师课程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一 教师课程的内涵 (一)教师 (二)课程 (三)教师与课程 (四)教师课程 二 教师课程的特点 (一)预设性 (二)生成性 (三)自主性 (四)创造性 (五)情境性 (六)差异性 三 教师课程的价值 (一)教师课程理解的价值 (二)教师课程设计的价值 (三)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 (四)教师课程评价的价值 第二章 教师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 教师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存在主义 (二)实用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 二 教师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一)诠释学理论 (二)符号互动论 (三)批判理论 三 教师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 教师课程的课程论基础 (一)实践性课程理论 (二)过程性课程理论 第三章 教师课程的开发过程和要求 一 教师课程理解 (一)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二)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三)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对课程主体的理解 二 教师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三)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三 教师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 (二)课堂组织和管理 (三)课堂交往和对话 (四)课堂变化和应变 四 教师课程评价 (一)对教科书的评价 (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四章 教师课程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访谈提纲设计 二 样本选取情况 (一)问卷调查对象情况 (二)访谈调查对象情况 (三)课堂观察对象情况 三 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分析 (二)教师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三)教师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 (四)教师课程评价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 教师课程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 基于教师自身的提升策略 (一)强化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 (二)研读课程标准,基于标准教学 (三)刻苦钻研教材,调适教学内容 (四)加强教学反思,提升实践智慧 二 基于外部支持的提升策略 (一)宣传课程政策,提高培训实效 (二)提供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合作 (三)改革评价机制,优化课程管理 结语 附录一教师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