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陇东南民间文艺与社会生活/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丛书

陇东南民间文艺与社会生活/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丛书

  • 字数: 25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霍志军
  • 商品条码: 97875161781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陇东南地区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是秦陇文化、 巴蜀文化和藏羌文化交汇之地,境内民间文艺形式繁 多,特色鲜明。霍志军著的《陇东南民间文艺与社会 生活》首先对陇东南地区源远流长的伏羲、女娲神话 及其流变进行研究。其次,立足陇东南地区远古物质 文明与技术进步的成果,就远古玉器、石器、骨器、 陶器制造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进行研究。再次,立足 陇东南地区丰富的民间文艺形式,重点论述了陇东南 民间讲唱艺术、陇东南古代文学、民间文学、陇东南 地区艺术考古等的文化内涵、诗美积淀及艺术价值。 本书着力考察陇东南地区异常丰富的民间智慧与文人 探索、书面文学与民间文艺相激相荡所产生的独一的 文学内容,弥补了当前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的结构性 缺陷,取得了整体创新的原创性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霍志军,甘肃天水人,文学博士,天水师范学院副教授。2001年考入江苏师范大学,师从孙映逵先生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师从傅绍良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陇右地方文学。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一项,国家“211”工程子项目“唐代御史制度与文学演进”一项,参加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全唐文》点校”工程。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各一次,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优秀毕业生。在《文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陇东南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 一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地貌 二 气候严寒干旱、自然环境恶劣 三 陇东南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与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化 第二节 陇东南区域文化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 唐前陇东南地区的政区变化及宋代以后的山区开发 二 影响陇东南区域文化发展的经济因素 三 影响陇东南区域文化发展的多元文化、民族因素 第三节 陇东南区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一 开放兼容、不断创新 二 果敢勇猛、自强不息 三 质朴平实、埋头苦干 四 封闭保守、随遇而安 第四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 陇东南地区民间文艺的初步收集、整理 二 陇东南民间文艺的初步研究 三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陇东南地区远古神话传说 第一节 伏羲文化的当代人文精神 一 伏羲文化为探索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 伏羲八卦文化深刻影响了华夏民族的思维方式 三 伏羲文化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的内涵 四 伏羲文化是华夏文明不断创新的强劲动力 第二节 伏羲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现代阐释 一 伏羲文化之精神特质 二 伏羲文化的现代阐释 第三节 女娲神话的原型研究 一 女娲抟土造人神话反映了先民的生殖崇拜 二 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的原型分析 三 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传说之解读 四 大地湾遗址等史前文明表明清渭流域是女娲神话之源头 五 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辐射看女娲文化之传播途径 第四节 土族神话的美学阐释 一 土族先民宇宙观的形象表达 二 多民族文化的融通整合 三 土族生存理念的诗性阐释 第二章 陇东南地区远古工具制造与古代文论 第一节 陶器制作与古代文学批评关系探析 一 “陶”:由陶器制作上升到文学批评领域的演进脉络 二 援陶论文:中国文论之精髓所在 三 以“范”喻文:中国文论的特色 四 结论 第二节 《文心雕龙》对“陶”审美模子的具体运用 一 《文心雕龙》中对“陶”审美模子的运用情况 二 《文心雕龙》中从“陶”演化出的文论术语 三 从“陶”演化出的文论术语看刘勰的批评个性 第三节 青铜器铸造与中国古代文论关系 一 由青铜器铸造工艺到古代文论术语的演进线索 二 “青铜器之喻”与古代文学批评 三 以青铜器喻文是中国文论的气质性特色之一 第四节 彩陶对华夏审美思维的影响 一 彩陶是华夏审美意识起源的哲学基础 二 彩陶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三 彩陶制作是中国远古神话形成的“母题”之一 四 彩陶为华夏多种艺术形式注入新鲜血液 第三章 陇东南地区民间说唱艺术 第一节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一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的体式特点 二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宕昌县哭嫁歌的诗美积淀 一 宕昌哭嫁习俗: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二 泪水:女性情感命运的符号 三 宕昌哭嫁歌中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 陇东道情皮影戏艺术 一 陇东道情皮影戏简述 二 文化视阈下的陇东道情皮影戏 三 陇东道情皮影戏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 华亭曲子戏艺术 一 华亭曲子戏概述 二 华亭曲子戏的原生态文化价值 三 华亭曲子戏的审美特质 第四章 民间文学视阈下的陇东南古代文学 第一节 秦早期文学研究的民间视野 一 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综述 二 天水放马滩木版地图 三 陇东南地区出土的秦代民间“曰书” 四 天水放马滩秦墓《墓主记》的民间文学价值 第二节 北朝时期陇上民间歌谣的审美价值 一 北朝陇上民间歌谣概述 二 北朝陇上民间歌谣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陇头流水”——陇东南民间文学的一个典型意象 一 从陇上民间歌谣到中国文学的经典 二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三 陇头流水——民间智慧与文人探索的互补互动 第四节 杜甫陇右诗对陇东南地区山川风物的反映 一 个性化的描写所呈现的陇东南地区风光 二 盛唐山水诗的新变 三 《同谷七歌》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明清以来陇东南民间文学的特殊视屏 第一节 洮岷“花儿”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一 洮岷“花儿”——陇东南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二 洮岷“花儿”显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为中国文学带来的生机 三 汉语、回调、藏风——洮岷“花儿”的审美特质 第二节 陇东南地区历代评杜诗碑的文化、文学价值 一 陇东南地区历代评杜诗碑考析 二 陇东南地区历代评杜诗碑的文化价值 三 陇东南地区历代评杜诗碑的文学价值 第三节 新阳镇霍姓家族契约文书的文化价值 一 霍姓家族契约文书的整理 二 霍姓家族契约文书的价值探析 三 考察陇东南地区民间俗文学的一个特殊视角 第六章 陇东南地区的艺术考古 第一节 陇东南地区考古新发现与艺术史研究 一 陇东南地区艺术考古与音乐史研究 二 陇东南地区艺术考古与戏曲歌舞史的新发现 三 陇东南地区艺术考古与美术史研究 四 古代艺术史研究不能只重视中心地带而忽视边远地区 第二节 陇东南地区獬豸形象的文化意蕴 一 獬豸形象的来源 二 乡间民俗中的獬豸形象 三 古代建筑中的獬豸形象 第三节 天水伏羲庙建筑艺术 一 伏羲庙建筑的文化特性 二 伏羲庙建筑装饰的题材、装饰材料和表现手法 三 伏羲庙建筑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