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习性就业--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

学习性就业--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

  • 字数: 28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邱引强
  • 商品条码: 97875097975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邱引强著的《学习性就业--供给侧改革的新路 径》讲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会越来越多地将活劳动排斥在生产性就业之外,日 益发达的生产能力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倘若能将 这些相对过剩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学习性就业事业的发 展上,则可创造出更为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从 而为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均衡、缩小贫富差距等目标 奠定基础。然而,依靠市场机制或一般性税收政策难 以将相对过剩的人力物力配置到学习性就业的事业上 ,而通过供给侧分配体制改革,提高社会再分配能力 ,便成为可供选择的路径。
目录
前言 引言 紊乱的经济 一 经济学的困惑 二 刺激需求乱象丛生 三 国进民退之殇 四 诸多两难选择 五 促进就业的无奈之举 第一篇 生产力与学习性就业 第一章 生产力及其目的和职能 一 人类改造自我的生产力 二 发展生产力的两种目的 三 修正生产力概念 四 发展生产力的两种职能 第二章 生产性就业结构转换 一 生产性就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 二 对配第—克拉克定理再认识 三 生产性就业结构转换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潜在生产就业率的下降趋势 一 潜在产出与潜在生产就业率 二 潜在产出值与潜在人均产值增速比较 三 潜在生产就业率的历史下降趋势 四 生产性失业率及其递增趋势 五 科技进步对生产性就业影响的不同观点 第四章 学习性就业及相关教育问题 一 教育个人收益和教育社会收益 二 终身教育的发展与矛盾 三 学习性就业及客观要求 四 学习性就业与生产性就业相互转换 五 正确认识过度教育 第二篇 顶层设计与资金问题 第五章 学习性就业的顶层设计 一 相对过剩人力 二 可投入的人力物力 三 学习性就业的过渡阶段 四 一般规定和要求 第六章 学习性就业的资金问题 一 学习性就业的再分配要求 二 现行税收体制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三 非税收收入不足以弥补学习性就业资金缺口 四 教育基金也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 第三篇 货币、税收与学习性就业 第七章 货币的本质、发行及均衡 一 货币的本质 二 货币的发行方式及改进 三 货币供求均衡 四 货币流通结构及均衡要求 第八章 货币纵向流通结构的非均衡倾向 一 纵向非均衡 二 纵向非均衡的根本原因 三 纵向非均衡等式及其中的相互关系 四 纵向非均衡演变为经济危机 五 对经济危机的不同解释 第九章 货币横向流通结构的非均衡倾向 一 横向非均衡的根本原因及特征 二 横向非均衡演变为失业危机 三 现行宏观调控的缺失 第十章 发行税改革与学习性就业 一 供给侧分配体制的改革要求 二 发行税及其他税 三 发行税额度的确定及时效 四 发行税专项用于学习性就业 五 发行税的收支调节 六 确保发行税再分配收入用于消费 七 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第四篇 价值作用和实践探讨 第十一章 学习性就业的价值作用 一 为供给侧改革开辟出一条新的基本路径 二 可实现充分就业 三 成为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 四 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五 破解了共同富裕的难题 六 促进自由劳动梦想成真 第十二章 中国现阶段开展学习性就业的要求和可能 一 学习性就业可解决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二 以学习性就业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 现有的过剩人力 四 现存的过剩产出 五 战略规划及配套措施 六 做好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工作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