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 字数: 21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燚
  • 商品条码: 97875161876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燚著的《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 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主要围绕边疆多民 族地区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来展开,可以分为四个主要 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绪论”组成,用以提出本书研 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由“第一章”组 成,主要用以提出本书的理论假设,即以有效治理为 目标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有赖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耦 合,具体来讲,“强耦合”将有利于有效治理的实现 ,“弱耦合”将导致相对有效治理的产生,而“非耦 合”则将引致无效治理的出现。第三部分是由“第二 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组成,主要是借助于第一章的 理论模型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差异进行解释 。其中,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各边疆多民族地区在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来展现各边疆多民族地区在基层治理绩效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具体体现为“东北边疆强于西南边疆、西 南边疆强于西北边疆”的格局。第三章主要从中问权 力网络的角度来分析治理差异生成的原因,即在边疆 多民族地区都采取“协商式治理”的前提下,权利型 中间权力网络的相对强大有利于有效治理的实现,而 传统型和权力型中间权力网络的相对强大则不利于有 效治理的产生。第四章主要从中间权力网络的角度提 出实现有效治理的途径,即在多元化治理方式的推动 下,实现传统型中间权力网络的改革与重构、权利型 中间权力网络的转型与升级、权力型中间权力网络的 分化与瓦解。第四部分是由“结论”组成,主要由三 个相互关联的推论组成,治理现代化是边疆多民族地 区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是实现边 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中间权力网络 的现代化则是实现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 组织路径。
作者简介
张燚,男,1982年出生,河南南阳人,201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赴加拿大圣弗朗西斯科·泽维尔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加各类课题6项。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基本概念的界定 五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中间权力网络:国家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 一 从社会治理到国家治理:多元政治力量的协作 二 有效治理的基础:中间权力网络与治理方式的耦合 三 有效治理的实现:三种选择 第二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差异 一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评估体系 二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差异的生成 三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差异的特征 第三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差异生成的原因 一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模式的同质化 二 边疆多民族地区中间权力网络的多样化 三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绩效的差异化 第四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改善的路径 一 有效治理:改善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目标 二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变革的路径 三 推进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方式的多元化 四 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中间权力网络的现代化 结论 一 治理现代化: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趋向 二 国家与社会的协作: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三 中间权力网络的现代化: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组织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