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极核结构/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研究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极核结构/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研究

  • 字数: 456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史北祥//杨俊宴|总主编:杨俊宴
  • 商品条码: 97875641676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 联系与竞争加强,使得全球范围内高端生产要素向城 市体系高端的核心城市集聚。在其推动下,作为城市 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核心的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式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尺度巨大化、结构复杂化 的极核结构模式。史北祥、杨俊宴编著的《亚洲城市 中心区的极核结构》以文化及地域相似度较高的亚洲 为对象,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从空间形态、功能构 成及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对亚洲核心城市的极核结 构中心区进行定量研究,归纳总结了极核结构中心区 的规律特征,构建了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结构模式 ,提出了形成极核结构中心区的门槛规律,并期望通 过本书的研究,为我国核心城市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 中心区发展格局,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杨俊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中心区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r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新世纪优秀人才”。 史北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国际期刊“Cities”“Habitat International”通讯审稿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获东南夫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缀以上规划设计及工程类奖项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中心区及城市空间形态。
目录
1 绪论 1.1 中心区及其结构构成要素 1.1.1 中心区概念内涵 1.1.2 中心区空间界定 1.1.3 中心区结构构成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从宏观区域层面研究地理核心空间的结构模型 1.2.2 从中观城市层面研究城市核心空间的结构模型 1.2.3 从微观中心区层面研究核心空间的结构模型 1.2.4 相关研究评述 1.3 极核结构现象在中心区空间结构的演替 1.3.1 中心区空间结构的发展阶段 1.3.2 中心区向极核结构发展的趋势 1.3.3 中心区的极核结构现象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中心区极核结构现象的理论分析 2.1 中心区极核结构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 2.1.1 外部空间集聚带动力 2.1.2 内部产业升级推动力 2.1.3 中心区极核结构演化的驱动机制 2.2 驱动机制作用下形成中心区极核结构的空间效应 2.2.1 中心区与外围的集散对流效应 2.2.2 硬核的循环累积关联演替效应 2.2.3 阴影区消解的结构洞演替效应 2.2.4 输配体系的扁平网络演替效应 2.3 驱动机制作用下中心区极核结构理论模型 2.3.1 中心区极核结构的理论模型 2.3.2 极核圈层 2.3.3 外围圈层 2.3.4 交通输配体系 3 亚洲中心区极核结构发展态势分析 3.1 亚洲城市中心区发展概述 3.1.1 亚洲的特殊性及研究价值 3.1.2 研究范围即案例选择 3.2 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 3.2.1 日本东京都心中心区 3.2.2 日本大阪御堂筋中心区 3.3 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 3.3.1 新加坡海湾一乌节中心区 3.3.2 韩国首尔江北中心区 3.3.3 中国香港港岛中心区 3.3.4 中国上海人民广场中心区 4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形态解析 4.1 建筑高度形态解析 4.1.1 建筑高度分布特征 4.1.2 建筑高度的空间波动特征 4.1.3 街区平均层数空间特征 4.2 建筑密度形态解析 4.2.1 建筑密度的数值特征解析 4.2.2 建筑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解析 4.3 建设强度形态解析 4.3.1 建设强度数值特征解析 4.3.2 建设强度空间分布特征解析 4.4 空间形态模式总结 4.4.1 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空间模式 4.4.2 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空间模式 5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功能结构解析 5.1 功能构成解析 5.1.1 用地功能构成解析 5.1.2 建筑功能构成解析 5.2 功能布局解析 5.2.1 服务类功能布局解析 5.2.2 其余功能分布解析 5.3 功能形态解析 5.3.1 各功能的高度形态 5.3.2 各功能的密度形态 5.3.3 各功能的强度形态 5.4 极核结构现象中心区的功能结构 5.4.1 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功能结构 5.4.2 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功能结构 6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交通系统解析 6.1 道路交通系统解析 6.1.1 道路交通系统基本情况分析 6.1.2 道路交通系统分布形态分析 6.1.3 道路系统拓扑形态解析 6.2 轨道交通系统解析 6.2.1 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情况解析 6.2.2 轨道交通系统集聚形态解析 6.3 极核结构现象中心区的输配体系构建 6.3.1 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交通输配体系 6.3.2 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交通输配体系 7 中心区极核结构的空间模式 7.1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结构模式 7.1.1 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式 7.1.2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30条特征规律 7.2 极核结构中心区形成的门槛规律 7.2.1 城市整体门槛条件 7.2.2 中心区门槛条件 7.3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发展辨析 7.3.1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发展问题 7.3.2 极核结构中心区的发展方向 7.4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