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乌托邦时代个体命运的艺术备忘录(1920-1930年代普拉东诺夫小说创作研究)

乌托邦时代个体命运的艺术备忘录(1920-1930年代普拉东诺夫小说创作研究)

  • 字数: 228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宋秀梅
  • 商品条码: 97875641676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宋秀梅,文学博士,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2000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曰系,2012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多年来致力于俄国文学与俄国文化研究,参与翻译译林出版社的《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最初的体验:帕斯捷尔纳克中短篇小说集》及《俄罗斯国民阅读扶持与发展纲要》,参与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点击经典丛书》,在《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外国文学动态》《俄语学习》《外国文艺》等期刊发表论文及译作十余篇。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俄罗斯学界的普拉东诺夫研究 第二节 欧美学界的普拉东诺夫研究 第三节 中国学界的普拉东诺夫研究 第一章 乌托邦情结与乌托邦时代的艺术写照 第一节 俄罗斯乌托邦情结的传统 第二节 苏联早期文学中的乌托邦情结 第三节 普拉东诺夫笔下“美好而狂暴的世界” 第二章 乌托邦时代的个体命运 第一节 “内向的人”的命运 第二节 乌托邦实践者们的命运 第三节 “外邦人”的命运 第四节 “夭折的儿童” 第三章 乌托邦时代个体的生存追寻 第一节 乌托邦时代个体的生存困境 第二节 乌托邦时代个体的探索与追寻 第三节 个体的困惑、思索与失望 第四章 “自成一派”的作家——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诠释个体生存 第一节 非正常化的语言 第二节 戏仿与反讽 第三节 灵活多样的叙述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