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新设计方法论详析

创新设计方法论详析

  • 字数: 306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闻邦椿//刘树英//李以农//郑玲
  • 商品条码: 97871115480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很多工作都先要进行设计而后通过实施来完成, 例如产品设计、流程设计和生产线的设计、工程项目 设计、建筑设计、工艺设计、工业设计和服务设计等 。设计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和范围十分广宽的领域。 由闻邦椿、刘树英、李以农、郑玲著的《创新设 计方法论详析》讨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的问题,讨论 了当今时代如何运用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 提高设计的成功概率,并获取高的效率和效益。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的应用为基础,讨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其中包括做好创新设计工作的三对核心要素;主观 方面的四项潜能;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工作过 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还讨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及其 应用的智能化方法:专家系统,并举出了若干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 院校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闻邦椿,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省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曾任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985工程首席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先后曾任东北工学院机械二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长江学者”奖励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机械工程学报》等多种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等。 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讲授“机械振动学”等课程。除培养本科生外,截至2015年末,已培养122名硕士研究生、90名博士研究生和16名博士后,指导国外访问学者2名,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方面,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973计划、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数十项。开辟了几个重要学术方向,撰写出版了《振动利用工程》、《工程非线性振动》,均为国际上该领域第一部专著。 他和课题组同事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180多篇,被SCI、EI和ISTP检索的近260篇,被引用3000余次。他完成了诸多理论和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撰写及参与的著作、教材及手册共有70部,作为第一作者的有55部。两部著作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主编的《机械设计手册》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他获国际奖2项,国家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2012年被授予全国振动利用工程研究领域的“终身成就奖”。 他曾访问36个国家,多次应邀去德国、日本等国讲学,参加在美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70余篇,多次应邀做大会报告,4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担任会议主席。 他曾是中共东北工学院和东北大学三届党委委员,多次获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我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的简历及科研成果已载入《世界名人录》和国内的多种名人辞典中。
目录
本书第一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规则及研究意义 1.1 创新设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创新设计的概念、定义及发展战略的探索 1.3 创新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及特点 1.3.1 创新设计的目标 1.3.2 创新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1.3.3 创新设计的方法 1.3.4 创新设计的特点 1.4 研究创新设计方法论的意义 1.5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特点 1.6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十二对规则 1.7 创新设计方法论取得的效果 1.7.1 创新设计方法论应用的智能化 1.7.2 运用创新设计方法论取得的效果 第2章 创新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1 创新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2.1.1 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目标 2.1.2 四类个人的理想和目标 2.1.3 理想和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可进行必要的调整 2.1.4 理想和目标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2.2 创新设计要有具体的要求 2.2.1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一:指导思想正确 2.2.2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二:满足质量要求 2.2.3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三:较低的代价 2.2.4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四:较短的工期 2.2.5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五:达到环保要求 2.2.6 对创新设计要求之六:良好的后续服务 2.2.7 处理好六项要求之间的关系 2.2.8 实现六项要求的最终目标是取得最高的效益 第3章 创新设计的内容和态度 3.1 创新设计要有切实的内容 3.1.1 创新设计工作融入国家的总目标之中 3.1.2 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创新设计的任务 3.1.3 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 3.1.4 选择创新设计任务要紧抓良好契机 3.1.5 对确定的创新设计任务进行详细剖析 3.1.6 寻找创新设计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3.1.7 创新设计要勇于克服困难 3.1.8 研究成果必须依靠不断积累 3.2 创新设计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理念 3.2.1 勤奋和刻苦 3.2.2 严谨和求实 3.2.3 改革与开放,开拓与奋进 3.2.4 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3.2.5 “勤奋、求实、改革(开拓)、创新”要有正确的目标 第4章 创新设计的步骤、程序及科学方法 4.1 创新设计要有合理的步骤、程序 4.1.1.做好创新设计首先要做好调研 4.1.2.做好创新设计应事先制订好规划 4.1.3.做好创新设计科学实施是关键环节 4.1.4.做好创新设计要重视检查总结和评估 4.2 创新设计要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4.2.1 现代科学哲学思想和方法 4.2.2 逻辑学原理和方法 4.2.3 现代心理学原理 4.2.4 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4.2.5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 4.2.6 各种优化理论和方法 4.2.7 试验方法 4.2.8 预测学理论和方法 第5章 创新设计工作者自身的四项潜能 5.1 创新设计工作者具备的良好思想品德 5.1.1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1.2 集体主义思想 5.1.3 坚持真理 5.1.4 良好的品德 5.1.5 严谨的学风和作风 5.1.6 良好的习惯 5.2 创新设计工作者要有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5.2.1 学习和掌握各种必需的知识 5.2.2 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进行学习 5.2.3 培育各种必需的能力 5.3 创新设计工作者具备健康的身体和珍爱生命 5.3.1 重视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3.2 注意疾病预防,保持身体健康 5.3.3 重视安全,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 5.3.4 健康和维持生命的意义 5.4 创新设计工作者要有坚韧的毅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5.4.1 坚韧的毅力 5.4.2 顽强的斗志 5.4.3 良好的心理素质 5.4.4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第6章 集体(单位)的四项潜能 6.1 发挥集体(单位)的潜能 6.2 远见卓识和善于组织的领导 6.3 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6.4 团结协作的集体 6.5 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第7章 创新设计客观因素的影响 7.1 客观因素的影响 7.2 善于发现和利用良好的机遇 7.3 选择好合适的环境 7.4 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第8章 创新设计动态因素的作用 8.1 充分发挥动态因素的作用 8.2 不断学习,学用结合 8.3 经常检查,定期总结 8.4 学习和总结的作用 第9章 用科学哲学思想来统领设计工作 9.1 科学哲学思想的六个特点 9.2 “以人为本” 9.3 全面性和系统性 9.4 实践性和科学性 9.5 继承性和创新性 9.6 协调性和稳定性 9.7 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9.8 六个特点与五项原则的一致性 第10章 创新思维、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法 10.1 创新思维的种类及其作用 10.2 常见的创新思维形式 10.3 创新原理的种类及其作用 10.4 常用的创新原理 10.5 创新技法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 10.6 常见的创新技法 10.7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第11章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11.1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各项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1.1.1 技术 11.1.2 艺术 11.1.3 文化 11.1.4 人本 11.1.5 商业 11.2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11.2.1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1.2.2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11.2.3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11.2.4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流程设计中的应用 11.2.5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11.2.6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11.2.7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 11.2.8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 11.2.9 创新设计方法论在其他设计中的应用 第12章 著者课题组在创新设计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12.1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分类及和谐设计 12.1.1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分类 12.1.2 创新设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12.1.3 和谐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12.2 一般动态设计的内涵扩展及深层次的研究 12.2.1 一般动态优化设计的内涵扩展 12.2.2 动态优化设计的深层次研究 12.3 三化综合设计法与基于系统工程的综合设计法 12.3.1 由动态优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组成的三化综合设计法 12.3.2 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综合设计理论和方法 12.4 顶层设计和系统化设计的研究 12.4.1 顶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12.4.2 统化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12.5 编纂了设计类工具书 12.6 切实做好科学研究 12.6.1 “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的创建 12.6.2 振动同步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12.6.3 “故障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及诊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12.6.4 “工程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 12.6.5 “产品设计方法学”方面的研究 12.6.6 提出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12 对规则” 第13章 创新设计方法论应用的智能化及专家系统 13.1 创新设计方法论应用智能化的重大意义 13.2 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发展 13.3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13.4 知识库的共性核心知识 13.5 比较推理形式 13.6 最简单的专家系统 13.7 基于逻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第14章 做好创新设计的关键因素及制约因素的分析 14.1 创新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制约因素 14.2 创新设计要突出重点和抓住难点 14.3 创新设计要处理好目标、内容和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14.4 创新设计工作中制约因素的分析 14.5 要理解“用好方法论规则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14.6 倡议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14.7 创建使集体和个人向最优方向发展服务中心的构想 附录 附录A 闻邦椿教授提出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 附录B 教则闻济于百徒授则兴邦于天下——记闻邦椿院士 附录C 用好科学方法论规则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教则闻济于百徒授则兴邦于天下:记闻邦椿院士”读后感 附录D 创新循其规无处不生辉——探析闻邦椿院士积六十载之努力获取辉煌创新成果之谜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