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精)/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精)/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 字数: 75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杨联陞
  • 商品条码: 97871011208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3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报”、“保”、“包”三个单字,读音相近、 形体简易,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具复杂脉络:“ 报”本为交互报偿之意,可引申出报答、报仇等用法 ;“保”既指代保有、保持之领属关系,也频见于保 甲、保举等制度专名;“包”原指统揽、负全责,包 纳、包银、包办等俱是中国古时经济活动的重要现象 。一代汉学“宗匠”杨联隍教授本着“训诂治史”的 精神,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 复合词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 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杨联 陞所著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精)》即小见 大,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文字学、社会史、思想史等领 域的渊博学识,既有助于读者形成看待中国古代社会 文化的整体视野,亦可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情 、人际关系提供一重历史的向度。
作者简介
杨联陞(1914-1990),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后赴美,任教于哈佛大学。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有《中国制度史研究》《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汉学论评集》等著作多种。 杨联陞从经济史入手,兼治文史,曾为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谈诗论学二十年,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世界第一流汉学家的作品多有评论,享有“汉学界的检察官”之美誉。
目录
迎杨联陞教授到新亚书院讲学(林聪标) 引言 原报 原保 原包 附论 结语致谢 附录一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杨联陞著 段昌国译) 附录二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初探)(金耀基) 附录三 中国文化中之媒介人物(杨联陞) 跋(金耀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