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中村治研究(2016年卷立场观点方法)

华中村治研究(2016年卷立场观点方法)

  • 字数: 35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编者:贺雪峰
  • 商品条码: 97875097971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贺雪峰主编的《华中村治研究(2016年卷立场观 点方法)》分为六大部分,从不同侧面对“华中乡土 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展示。“论经验 研究”阐述了“饱和经验法”的内涵与操作策略,强 调通过饱和的经验训练形成经验质感;“论机制研究 ”提出以机制分析为核心的实践社会学2.0版,在对 中国经验进行机制研究基础上形成本土社会学理论体 系。“论熟人社会”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若干 基本特性,揭示了乡村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型的 内涵;“论区域差异”提炼出认识中国农村社会的南 北中三大区域类型,并展示了其对农民自杀等若干问 题的解释力;“论农民分化”展现了农民分化和社会 阶层状况的丰富面相,讨论了阶层分化与去分化机制 的运作逻辑,这三部分构成认识乡村社会性质的完整 图景。“论小农经济”阐述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以 半工半耕为核心的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内涵,提炼出城 乡二元结构下“老人农业+中坚农民”的弹性社会结 构,显示出“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稳定器与蓄水池” 这一论断的重要学术价值和政策含义。
目录
第一篇 论经验研究 饱和经验法——华中乡土派对经验研究方法的认识【贺雪峰】 谈谈经验质感【吕德文】 如何做中国农村的经验研究【桂华】 经验研究:以“村庄”为立身之本【袁松】 经验研究的“第三条道路”【王德福】 华中乡土派的经验立场【杨华】 第二篇 论机制研究 华中村治研究中的机制研究【贺雪峰】 实践社会学:从1.0到2.0【桂华】 机制研究与社会学本土化的进路【王德福】 三种机制分析的比较研究【曾凡木】 机制研究:在学术与政策之间【刘锐】 机制分析的若干阶段【耿羽】 机制研究的意义与步骤【夏柱智】 作为认知媒介的中观机制【林辉煌】 机制分析:经验通往理论的路径【王海娟】 经验研究与机制研究【冯川】 实践社会学的时空关系分析【刘燕舞】 经验研究的实践论【吕德文】 第三篇 论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与乡土逻辑【陈柏峰】 熟人社会结构及其价值性【桂华】 熟人社会与中国人的自我实现【王德福】 熟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问题【杨华】 熟人社会里的公与私【赵晓峰】 人情、人情秩序与熟人社会【宋丽娜】 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贺雪峰】 第四篇 论区域差异 村庄社会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差异【贺雪峰】 农民自杀的空间社会学分析【刘燕舞】 农村人情的区域差异【宋丽娜】 自己人结构与农民的交往逻辑【王德福】 农村家庭的区域差异【陶自祥 桂华】 农村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龚为纲 吴海龙】 第五篇 论农民分化 中坚农民的崛起【贺雪峰】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陈柏峰】 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夏柱智】 农民分化与先富阶层的社会确认【袁松】 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分化与妇女地位【王会 郭俊霞】 农村社会分化与边缘农民上访【田先红】 农民分化程度与农村阶层关系状况【杨华】 第六篇 论小农经济 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贺雪峰】 中国小农“多元经营的家庭生计”【陈靖】 流动性家庭农场:中国小农经济的另一种方式【余练 刘洋】 “中农”阶层与发展型社会结构的形成【夏柱智】 留守经济:当前中国式小农经济的现实【冯小】 我国应选择哪种农业经营主体?【孙新华】 生计农业:中国小农的现实表达与发展转型【袁明宝】 遭遇资本下乡的家庭农业【陈义媛】 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小农经济【王海娟】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中国式小农经济”再认识【张建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