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研究

  • 字数: 16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娜
  • 商品条码: 97875097973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同的社会阶层承载着不同的经济资本、文化资 本和社会资本,而这些资本作为个体获得高等教育必 须依赖的支撑,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力。来自不同阶层的大学生进入相同档次的高校之后 ,是否能够获得同样的发展?先在的经济文化差异和 教育差距有什么样的变化?阶层差异给大学生在高等 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实际上, 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并未因跨入高校大门而改观, 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不仅存在,而且使不同社会 阶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虽然高等教育大 众化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增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但 是不同社会阶层的资本差异仍会继续在当前的高等教 育过程中形塑新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在高等教育系 统内部无法彻底解决,唯有在整体社会公平的语境中 才能消除。 李娜编著的《中国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研究》通过 描述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回顾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公 平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尽管政府与社会在推进教育公 平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是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并 未因跨入高校大门而改观,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 不仅存在,而且这种不公平可能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 的差距与差异进一步加大。
作者简介
李娜,河北张家口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主持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项目、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爱知论丛》(日本)、《社会工作》、《学术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撰《高等教育社会学》、《小组工作》等教材。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理论创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设计 三 研究操作 第一章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脉络及公平问题概观 第一节 传统社会高等教育的模式与内涵 一 先秦时期的大学 二 两汉时期的太学 三 隋唐以降的科举考试教育 第二节 新式高等教育模式的创设与发展 一 新式高等教育的开展 二 教会大学教育 三 自主新式教育 四 出国留学 第三节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轨迹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阶级平等原则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教育的平等乌托邦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历史脉络中的公平问题 一 传统精英教育的公平状况 二 现代新式高等教育的公平状况 三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公平问题 第二章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发端 第一节 不同阶层学生高校选择的差异 一 弱势阶层学生的稳妥策略 二 弱势阶层学生的经济顾虑 第二节 不同阶层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 一 个人专业选择的资讯影响 二 个人专业选择的家庭影响 第三节 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分析 一 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二 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扩展 第一节 知识学习的不公平竞争 一 专业学习 二 实用技能学习 三 跨专业学习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不均衡发展 一 做兼职工作 二 参加社团活动 三 担任学生干部 四 实习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不均衡积累 一 师生互动 二 同辈群体交往 第四节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探析 一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二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彰显 第一节 当前高校毕业生升学选择的阶层差异 一 出国留学 二 保送读研究生 三 考研 第二节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公平竞争 一 对就业原因的调查 二 对就业影响因素的归纳 三 对弱势阶层子女就业境遇的考察 第三节 高等教育结果不公平探讨 一 高等教育结果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二 高等教育结果不公平的影响因素 三 高等教育起点、过程、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与建议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