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 字数: 28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高智
  • 商品条码: 97875097971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这 种内涵丰富、类型独特的诗歌,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 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 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六朝隐逸诗歌的 最大贡献,在于一种新的审美方式的出现与“人生艺 术化”的建构。高智著的《六朝隐逸诗学研究》探讨 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 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 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 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 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 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作者简介
高智男,重庆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现任职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戏剧影视文学、应用写作学等。迄今已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参编) 著作多部。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撰 写论著约200万字。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史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探索 第二章 隐逸思想探析 第一节 隐逸概念界定 第二节 隐逸思想渊源 一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二 《易经》 中的刚柔相济思想 三 《易经》 中的“贤人”与 “隐士” 四 《易经》隐逸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儒家隐与道家隐 第三章 隐逸诗述论 第一节 隐逸诗界定 第二节 隐逸诗人概念界定 第三节 隐逸诗发展简论 一 先秦隐逸诗概述 二 两汉隐逸诗概述 第四章 六朝隐逸探源 第一节 时代产物 第二节 自然情结 第三节 个性追求 第四节 生命意识 第五节 佛隐合流 第五章 魏晋隐逸诗研究 第一节 曹魏隐逸诗研究 一 三曹隐逸思想及诗作 二 玄言与隐逸诗 三 竹林七贤与隐逸诗 第二节 西晋隐逸诗述论 一 朝隐与道隐的矛盾及其调和 二 招隐诗 三 避世与远祸 四 游仙与隐逸 第三节 东晋隐逸诗述论 一 隐逸的复杂情态 二 玄学对隐逸的浸染 三 佛教对隐逸的促进 四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考论 第六章 南朝隐逸诗研究 第一节 晋宋之交隐逸诗发展历程 一 山水诗与隐逸诗关系 二 “山水”情结流变与隐逸诗题材转变 三 谢灵运的山水诗与隐逸诗 四 “元嘉三大家”隐逸诗比较 第二节 齐梁隐逸思潮与隐逸诗创作 一 齐梁隐逸诗新变 二 齐永明体与隐逸诗创作 三 齐梁隐士的诗 四 萧氏家族隐逸思想与隐逸诗创作 第三节 陈代隐逸诗创作群体 第七章 北朝隐逸诗研究 第一节 北朝墓志与隐逸 第二节 北迁文人隐逸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六朝隐逸文学系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