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设计/世界城市规划经典译丛

城市设计/世界城市规划经典译丛

  • 字数: 375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编者:(美)亚历克斯·克里格//威廉·S.桑德斯|译者:王伟强//王启泓
  • 商品条码: 97875608634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亚历克斯·克里格、威廉·S.桑德斯编写的《城 市设计》突出反映了自当代“城市设计”学科确立以 来,多次跨学科大讨论的思想碰撞。通过集结1956年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城市设计会议,以及后续的 关于城市设计大讨论的18篇论文,整合来自社会学、 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等领域的理论 和实践研究,表达出各方面不同的声音,以呈现城市 设计学科的演化、评估城市设计领域的现状、预测当 今飞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以及提出城市设 计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性建议。演绎出当代城市 设计作为一个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大规模建设 而复兴的学科,发展至今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砥砺的思 想历程,为城市设计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更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城市设计的学科发展、设 计实践、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作者简介
王启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学士,ARB/RIBA part;先后供职于KPF、BDP、Lendlease及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伟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城市空间理论、城市设计理论及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理论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 威廉·s.桑德斯,《哈佛设计杂志》编辑,《现代建筑:埃兹拉撕托勒建筑摄影》作者。 亚历克斯·克里格,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前任系主任、城市设计教授,麻省剑桥CKS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始创合伙人。
目录
中文版序I:设计城市的和谐 中文版序II:城市设计的中国意义 引言:城市思想的框架 关于城市设计意义的起源 第一届城市设计大会:摘要 在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lAM)分裂中兴起的城市设计 城市化vs郊区化:城市设计的兴起 塞特、十次小组以及哈佛城市设计,1953—1957年 结论 难以捉摸的城市设计:定义与角色的永恒难题 胆怯的社会向善论者 第一届会议——奠定基石 定义与角色的永恒问题 反对精确定义:将城市设计看做一种思考方式 城市设计实践五十年 城市设计五十年:个人的视角 城市设计,从以前到现在 哈佛大学城市设计课程的影响 重新定义今天的城市设计 五十年后:城市设计的现状 对于困惑的指南 当今城市设计教育 城市设计是一门学科吗? 未来是什么? 成为城市威胁的分裂与摩擦:1956年后的城市 1956年的城市设计会议的遗产 五月革命和柏林墙的倒塌 东京城市设计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向代官山集合住宅学习 城市设计是什么? 回顾曾经,立足现在:1956年以来的城市设计理论以及实践 什么是设计的城市,谁希望去实现它,又是谁设计了它? 城市设计和自然环境 作为公众意向的城市设计 支持社会互动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实践的领域 城市设计是在哪里发生?如何发生? 连接规划和建筑的桥梁 基于形式范畴的公共政策 城市建筑学 基于城市复兴的城市设计 基于“场所营造”艺术的城市设计 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设计 城市的基础设施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 基于城市愿景的城市设计 基于社区宣传的城市设计 基于思维方法的城市设计 当代城市项目的10种分类.. 超越中心、肌理和拥堵文化:作为都市企业化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I:支撑城市中心 城市设计II:肌理固定 城市设计III:美式文化的输出 新城市并没有赞助人 城市设计的政治艺术 任务与目的的辩论 城市设计的终结.. 糟糕的培育. 既成的事实:城市主义从路中到沟里 加拉加斯的城市智库 孟买的拉胡尔·麦罗特拉工作室 弗拉尔丁恩的珍·范·黑思维克 角色和学科边界的拓展 城市设计的第三条路 炮台公园城之后的城市设计:增加多样性和活力 纽约西皇后区和奥运村:大型建筑不是解决之道 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北角:对开放窄间的倾斜造就极化的城市框架 房地产开发的逻辑与企业建筑实践之间的摩擦 伯克利投资公司在波士顿尖兵堡的投资项目:绅士化带来的精细规划 那一个1956年 民主掌权:新的社区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挑战 洛杉矶国际机场 格兰戴尔的商业混合体 圣·莫妮卡的树篱 市民专家的崛起 洛杉矶城市风格的长期合作发展 规划师和设计师的新角色 新世纪前所未有的挑战 后大都市的设计 邂逅城市设计:个人的视角 大都市的转变和真正的新城市主义 结语 没有预见到的城市世界:1956年后的现象 变化的三部曲 东亚 城市设计展望 当今城市设计:一次讨论 附录 撰稿人简介 关键词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