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上下第2版)

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上下第2版)

  • 字数: 77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武杰
  • 商品条码: 97875161753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29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1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武杰所著的《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上下 第2版)》是一部以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为主线的 学术著作。全书参照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武谷三男的科 学认识路线,由现象、实体(关系)到本质的思路,通 过三个单元的具体分析,展示了从几何学到物理学、 从物理学到经济学、从经济学到生态学三个大跨度的 学科发展(现象);继而考察了从平衡到非平衡、从线 性到非线性、从存在到演化三条大主线的系统演化( 关系);最后阐述了世界的非线性本质、非线性相互 作用和非线性思维三大侧面的研究成果(本质)。本书 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广阔、资料翔实、阐述严谨,是一 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启迪智慧、优化思维、增长 知识的著作。
作者简介
武杰教授,1949年9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历任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哲学一级学科首席带头人。现任山西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系统科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系统科学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多年来在国内各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省部级统编教材10部,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得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获得山西省“两课”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08年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授予“从事自然辩证法事业30年成绩显著者”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导言 一 什么是学科? (一) 学科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 交叉科学的基本分类 二 学科的两大系统及其转换 (一) 以对象为中心的学科系统 (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系统 (三) 从对象系统向问题系统的转换 三 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科学 (一) 跨学科研究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二) 跨学科研究产生和成功的原因 (三) 非线性科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 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几何学与物理学 一 欧氏几何与古典物理学 (一) 欧几里得与托勒密 (二) 哥白尼与开普勒 (三) 伽利略与牛顿 二 黎曼几何与近代物理学 (一) 非欧几何的建立 (二)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三)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三 纤维丛理论与现代物理学 (一) 规范场概念的诞生 (二) 杨-米尔斯规范场 (三) 纤维丛理论与规范场 (四) 杨-米尔斯场的实验检验 四 几点结论 (一) 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可认识的 (二) 创造性的原理存在于数学之中 (三) 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 (四) 物理学的几何化思想 (五) 真正的物理定律不可能是线性的 第三章 物理学与经济学 一 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特征 (一) 组元特征的复杂性 (二) 开放导致的复杂性 (三) 结构关系的复杂性 (四) 环境作用的复杂性 二 经典力学与古典、新古典经济学 (一) 经典力学与牛顿模式 (二)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 (三) 传统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四) 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 量子力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三次革命 (一) 量子力学及其主要特征 (二) 西方经济学的三次革命 (三)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特征 …… 第四章 经济学与生态学 第五章 从平衡到非平衡 第六章 从线性到非线性 第七章 从存在到演化 第八章 非线性是世界的本质 第九章 非线性是事物发展的终极原因 第十章 非线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外国人名译名及对照 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