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应低碳时代--行政法的变革与发展

回应低碳时代--行政法的变革与发展

  • 字数: 33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方世荣//谭冰霖
  • 商品条码: 97875161856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在当代已成为一个国 际性共识,其根本途径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 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密度,实现全球 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低碳化。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 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模式,涉及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 行动。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 和组织作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已成 为当代政府的新型行政职能,行政法作为规范政府行 为的法律制度,由此具有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使命 。 方世荣、谭冰霖等著的《回应低碳时代--行政法 的变革与发展》以行政法的基本内容构造作为分析框 架,对我国行政法的理论和制度如何适应低碳时代的 要求提出了新的思考,并从约束政府自身活动符合低 碳要求和促使政府有效履行低碳规制的新型职能这两 个维度,系统研究了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 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理论和制度的应有变 革和发展。全书观点新颖,分析独到,内容丰富,资 料详实,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是目前行政法学界第 一部专门研究低碳行政的法学专著。 本书的出版能为法学界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的法 律问题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以为实务界作出相关决策 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谭冰霖,男,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法商研究》编辑部编辑。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点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出版《“参与式行政”的政府与公众关系》等学术专著,在《法学》《东岳论丛》《江淮论坛》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方世荣,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曾分别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哥德大学等做高级访问学者。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点项目等20多项。著有《论具体行政行为》《论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研究》《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法制化研究》等40多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与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行政法对气候变化的回应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行政法的当代使命 一 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调整 二 行政法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特定作用 第二节 行政法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维度 一 约束政府的行政活动自身符合低碳要求 二 促使政府有效履行低碳规制的新型职能 第三节 回应低碳时代:对行政法基本内容的反思 一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二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尚未充分回应低碳问题 第二章 低碳行政原则研究 第一节 传统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时代局限 一 传统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 传统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时代局限 第二节 低碳行政原则的提出 一 确立低碳行政原则的必要性 二 低碳行政原则的法理基础 第三节 低碳行政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 生态保护优先的行政价值目标 二 节能减排的行政行为要求 三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的行政模式 四 构建新的低碳行政绩效管理体系 第三章 低碳行政主体研究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组织法要素 第二节 行政主体机构要素的低碳规制 一 机构要素非低碳化的表现 二 机构要素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行政主体人员要素的低碳规制 一 人员要素非低碳化的体现 二 人员要素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行政主体物质保障要素的低碳规制 一 物质保障要素非低碳化的体现 二 物质保障要素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第五节 行政主体低碳化的组织法完善 一 确立低碳的组织法原则 二 设置低碳的行为模式 三 增加法律责任条款 第四章 低碳行政程序研究 第一节 传统行政程序的类型及其低碳缺陷 一 行政程序的基本类型 二 管理式程序的问题 三 裁判式程序的问题 四 参与式程序的问题 第二节 低碳行政程序的要素与要求 一 构建低碳行政程序的重要性 二 行政程序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 主体要素上的低碳程序要求 四 时间要素上的低碳程序要求 五 空间要素上的低碳程序要求 第三节 低碳行政程序的构建 一 确立简便、低碳的程序原则 二 低碳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第五章 完善低碳规制的行政立法 第一节 加强对低碳消费的行政立法 一 低碳消费的含义 二 低碳消费行政立法的现状及问题 三 加强低碳消费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四 低碳消费行政立法的改进 第二节 制定低碳软法应充分配置保障有效实施的资源 一 软法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运用 二 保障软法有效实施问题的提出 三 引导性资源的充分开发 第三节 低碳领域的行政立法应充分运用联合立法的模式 一 我国行政立法的基本模式 二 低碳领域联合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三 加强联合行政立法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改善低碳规制的行政许可 第一节 行政许可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一 行政许可对实施低碳规制的特有功能 二 现有行政许可在低碳理念上的欠缺 第二节 低碳行政许可制度的构建 一 行政许可设定的低碳化 二 行政许可程序的低碳化 三 行政许可实施的低碳化 第三节 低碳建设中的绿色专利许可制度 一 传统环境行政许可与绿色专利许可 二 绿色专利制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 三 绿色专利制度的构建 第七章 创新低碳规制的行政指导 第一节 促进公民节能减排行政指导的实效困境 一 节能减排中公民个体的作用 二 行政指导在实效性上的不足 第二节 低碳时代行政指导的理念转型 一 现有行政指导的理念 二 行政指导应突出结果导向 第三节 加强行政指导的针对性 一 现有行政指导的症结分析 二 加强行政指导的针对性 第四节 创新行政指导的路径 一 警示功能的指导 二 抑制功能的指导 三 组织功能的行政指导 四 效果反馈功能的指导 五 示范功能的指导 第八章 行政处罚在低碳领域中的运用与发展 第一节 行政处罚在节能减排中的运用 一 现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 行政处罚的主要不足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发展生态保护的行政处罚制度 一 确立预防与补救损害结果的处罚原则 二 增强对公民个体违法的行政处罚 三 引入预防生态风险的提前性行政处罚 四 建立生态恢复性的行政处罚 五 增设生态补偿性的行政处罚 第九章 行政强制在低碳领域中的运用与改进 第一节 行政强制在节 能减排领域的作用 第二节 现行行政强制的具体运用 一 行政强制措施的运用 二 行政强制执行的运用 三 节 能减排专门立法中的行政强制 四 目前行政强制所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低碳领域中行政强制的改进 一 公民个体应纳入行政强制的对象范围 二 创新行政强制的种类 三 修改完善行政强制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十章 加强对碳信息披露的管理 第一节 碳信息披露 一 碳信息披露的内涵 二 碳信息披露的意义 三 碳信息披露的两种基本模式 第二节 我国碳信息披露管理的现状 一 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 二 现有碳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不足 第三节 碳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 一 健全碳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 二 充分调动企业披露碳信息的原动力 第十一章 低碳行政责任及其追究机制的建构 第一节 内部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建构 一 内部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不足 二 完善内部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的思考 第二节 外部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制:以行政诉讼为例 一 他山之石:美国气候变化行政诉讼第一案评析 二 我国低碳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