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底层现实的守望与期盼--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报告文学研究/集美大学文学院行健学术丛书

底层现实的守望与期盼--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报告文学研究/集美大学文学院行健学术丛书

  • 字数: 33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瑷
  • 商品条码: 97875161826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生问题”报告文学已成为蕴含着新的历史内 涵、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与审美精神的文学现象,有 必要将其置于社会转型的背景、语境中进行整体观照 和研究,并给予价值层面的判断与考量。文化建设与 改善民生关系密切,在当代社会文化价值多元与价值 危机并存的情形下,通过“民生问题”报告文学研究 ,进一步探讨文学的现实主义变化以及价值建构,深 入研究报告文学的主体性、时代性和审美品格在社会 文化发展中的嬗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张瑷著的这本《底层现实的守望与期盼--社会转 型时期民生问题报告文学研究》通过“民生问题”报 告文学研究,进一步探讨文学的现实主义变化以及价 值建构,深入研究报告文学的主体性、时代性和审美 品格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嬗变。
作者简介
张瑷,女,1962年1月生,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现为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 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20世纪纪实文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 2年获全国首届报告文学理论奖优秀奖);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报》《文艺争鸣》《外国文学研究》《福建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曾多次获奖或被CSSCI收录、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目录
导论 关注民生:遽变时代的文学命题 一 急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 二 急迫的民生问题与民生诉求 三 应时而生的“民生问题”报告文学 第一章 “民生问题”报告文学产生的社会人文环境 一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二 政治民主化的进展 三 社会舆论生态的变迁 四 文化形态的多元分化、碰撞与交汇 第二章 “三农”困境:最底层的悲情呼告 一 中国农民,抗争贫穷的艰难 二 农民工,生存与身份的双重困境 三 “留守群体”,亲情破碎的人伦悲剧 四 她们,“性别”创伤与疼痛 五 乡村。回不去的家园 第三章 上学难:教育之弊的沉重忧思 一 少年儿童失学的梦魇 二 天之骄子失落的梦想 三 为灵魂“脱贫”的渴望 第四章 看病难:医疗症结的深度透视 一 “病不得医”的现实 二 透视医疗“病灶” 三 谁来拯救“医道” 第五章 安居难:“房地产经济”的理性批判 一 住房商品化改革的轨迹 二 高房价背后的“黑洞” 三 “拆迁”撕裂的灵魂 四 高房价绑架下的“房奴”众生相 第六章 就业难:“蚁族”的苦涩况味 一 揭秘“蚁族”生存真相 二 探微“蚁族”精神状态 三 观照“蚁族”:一代人与一个时代的镜像 第七章 食品安全:“舌尖上”的问责 一 站出来揭黑幕的担当者 二 毒食品泛滥成灾法理何在 三 食品安全的道德追问 第八章 生态文明:危机忧患与绿色救赎 一 以文学担负“环保”使命 二 生态危机的大忧患 三 生态文明的绿色救赎及其影响力 第九章 “民生问题”报告文学的价值维度 一 报告文学文体品格的彰显 二 现实主义精神的新向度 主要参考文献 报告文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代跋)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